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价激励法

(2013-01-18 14:53: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

评价激励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运用评价激励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而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评价激励法的方式也日趋丰富起来,非常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展开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并且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常用的评价激励法有以下两种。

一、师生评价激励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富有激励的话语,如你读得真棒、你评得很到位、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的脑子好灵活,词语真丰富!之类的话语,受到老师真诚的赞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2、生生互评激励法

学生互评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得非常频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特别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这种评价激励法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如在学习课文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时,有一位学生从挨挨挤挤体会到荷叶很多、很美时,马上有同学评价我也这样认为,并对其进行了补充:我还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荷叶的颜色、形状也很美。‘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形状。我是从这两个词语中读出来的。”通过对同伴的评价,学生充分地理解了整个句子,并促使自己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又如在朗读时,学生能对同伴的朗读作一番点评:他的朗读很有感情,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在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朗读,学会了竞争,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得到了他所关注的同龄人的鼓励,他学习的劲头会更大,从而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案例     《荷花》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第二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好吗?(学生自由准备,随后交流。)

1:我认为荷叶挨埃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得很美。

师:说说你的理解?

1:我从挨挨挤挤可以看出荷叶长得很多,很茂密,所以我感觉到很美。

2:我也这样认为,一大片荷叶展现在我的面前,的确很美!

3:我还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荷叶的颜色、形状也很美。

师:是吗?从哪里感受到的?

3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形状。我是从这两个词语中读出来的。”

师:小朋友,你们真会读书,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荷叶的美。那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荷叶的美呢?(一学生朗读)

1:老师,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老师仿佛也看到了这些荷叶!还有谁能和他们比一比呢?(学生举手)

师:谁能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的朗读很有感情,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小朋友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还有哪个句子也很美呢?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也很美。

师:我和你有同感,我也体会到这句话很美。可美在哪里呢?

1:我认为字很美。

师:为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

1: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字很美。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长、钻、伸、露、探``````

师: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词语那么丰富!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1:使劲地、迫切地。

师:我感受到了!你还能用四字词语来说一说吗?

1:争先恐后。

师:说得好!

2:生机勃勃。

……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辩论式教学法
后一篇:情境创设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