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撑船记》序

(2009-10-25 19:05:13)
标签:

文化

分类: 序言

           《撑船记》序

 

    孩子的眼睛所见是真实的。纪实文学作品《撑船记》开篇便用孩子的眼睛记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那个12岁的打头的顽童禁不住问:“这么大个县人委,怎么大门楼修得这么窄?”这样的问题,在当时看来的确很幼稚,难怪干部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县长说了,能进个骡驮子就行了,修宽了有啥用?”这就是雁北地区当年的真实历史。作品由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看似散淡,却是精心构思,为引人入胜的通篇布局留下一个独特的伏笔。

     于是,我们开始确信30年后那双成熟的眼睛所透视的历史的变迁——《门楼的变迁》。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以来,山西雁北地区农民的门楼纷纷由窄小变宽阔了,因为机动车辆要开进他们的院子。显然,“‘县长’的思维从骡驮子的宽度扩展到汽车的宽度,”“这是时代和人都在进步”。但这并不是作品所要告诉我们的全部,因为那双眼睛还在探寻着那座新城,正在思忖着“如果,所有的宽度,深度,高度,远度……从‘县长’的思维扩展到全民的思维中来,这将是一个怎样的进步?怎样的发展?”当然,这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作者的眼光是深邃的,有着作家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十分敏锐地将平鲁这块大地上突出的矛盾摆在了读者和新任“大班长”面前。我们看到,作为全国产煤第二大县,农民却在这里买不起煤,重归持斧上山砍柴的老路,令人痛心、令人尴尬、令人无奈、令人扼腕。然而,也正是这一点,成为新任“大班长”“与平鲁老百姓知心,也贴心”的契合点。于是,“大班长”带领他的一班人,对于“插花贫困区”开始深入研究,探寻在解决了“门楼的宽度”以后,解决在这一方土地上所面临的新问题的有效途径。他们勇于对人民负责、敢于面对现实,发现和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财政富了,但农民还穷着”;“经济发展了,但文、教、卫严重滞后”;“城镇化步伐加快了,但农村却面貌依旧”;“发展迈步了,但生态与环境却受到严重的破坏”……于是,根据著名的“木桶原理”,寻找平鲁这个“水桶”最短的那几块“木板”在哪里。他们的目光是犀利的,准确地捕捉到“平鲁的现状与特点显然是‘煤长水短生态差,人憨性直没文化。’”现在,通过作家的笔触我们惊喜地看到,在新任“大班长”和他的一班人目光里,昔日里光环环绕的“GDP数字与财政收入数字的光圈渐渐淡下去,”一班人最终将思想集中到民生、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他们找到了接下来要运算的“4+3”方程式——“富民优先,教育优先,生态优先,环保优先;”“新型工业化战略,特色城镇化战略,农业产业化战略。”

    于是,作品从“将14万平鲁农民送进‘暖冬时代’”开始,以细腻的文字将一幕幕、一件件“以人为本”、解决民生的动人故事铺展开来。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俯视着在平鲁大地上发生的奇迹般的新一轮变化。其中充满了惊喜与曲折,交织着一个个人物的真实命运和他们的悲欢喜悦。当然也浸透了作者的艺术心智和追求,令人欣慰的是,作品释放着一种别样的风格。

    我以为,品读《撑船记》,让读者会有一种新的收获。

 

王宝国著长篇纪实文学《撑船记》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近日出版,序为本人所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