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六西格玛路通经济学管理学中国财杂谈 |
分类: 六西格玛流程银行 |
参加了国际六西格玛专家协会(ISSSP)举办的2009中国领导力大会,建设银行获得了唯一的“亚太六西格玛领导力”管理大奖!
从美洲银行入股,到六西格玛推动流程银行变革,到建行对未来愿景的清晰表述:做聆听的银行,做行动的银行...
这些讯息,对于一个六西格玛咨询顾问,能够敏感的捕捉到:次贷危机后,银行的赚钱模式,真的要转变了!
次贷危机,经济学大师的发言很多,分析很多,应该很深刻...
大家基本上能够读得懂、但是不太能够想得明白...聪明人惹的祸端一般都这样:)
经济学是研究大系统的,从亚当.斯密发展到今天,可以大致分为两个体系:
-- 第一类:侧重研究人类财富的有效生产,“有购买力的需求”是这个体系的基础,在这领域,西方经济学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 第二类:侧重研究人类财富的有效分配,“按需分配”是这个体系的基础,这个领域的研究很薄弱,因此,比尔.盖茨的捐款是不容易花出去的!
其实,第二类体系管理的社会资源并不少,如果用GDP来很衡量,可能会达到40%...政府税收属于这个体系,成功人士的捐款也属于这个体系!
相比经济学而言,管理学会比较简单好懂一些...
自己是学管理出身,也从事管理实践,自然很希望从管理学角度看看这次危机的根源!
比较遗憾,中国称得上“管理学大师”的专家并不多见,类似德鲁克、波特这样的学者...
看来,研究复杂的问题容易成为大师...相对简单的问题,就只能自己思考了:)
银行首先是企业,企业是要赚钱的...总结一下,银行的赚钱模式也是两类:
-- 第一类:靠钱赚钱...这样就免不了要追求“杠杆化”收益,雷曼的倒下是因为它用了1:30的杠杆率,也就是一旦亏了3.3%,公司的本金就没有了!
银行依靠严格的监管,通过8%的资本充足率,把杠杆率控制在了1:12...但是,银行依然免不了再融资的冲动,理由很充分:充实资本金!
-- 第二类:靠客户赚钱...通过对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获取相对辛苦的收益! 投行的咨询服务属于这一类,银行的正常贷款也属这一类!
这一类收益,与衍生产品无关,但是需要始终如一的关注客户(At customer, for the customer),需要强大的流程能力支撑和推动!
回想起来,银行产生的历史,就是走的第二条路线!
当年的山西票号:丝路通到哪,银路通到哪,茶路通到哪,票号开到哪...
银行的赚钱模式:是在研究企业的生意中,发现自己的生意机会;在帮助企业经营的同时,银行自已也获得收益!
后来,不仅仅是企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个人的幸福生活,也能够依靠银行提前到来,早买车、早买房...从而带动经济繁荣!
如果银行偏重于第一类赚钱模式,不论怎样的监管优化,不论怎样的天才设计,只要是依靠杆杠率赚钱,终归摆脱不了几年一轮回的命运...
经济好的时候,高歌猛进,1:30的杆杆率,可以让利润实现达到难以置信的程度,这时,聪明人总会想出各种办法,完这猫捉老鼠的游戏;
只要经济一调头,3%的亏损,就可以吞噬到全部的净资产,这个时候,也是水落石出、原形毕露的时候!
次贷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的最高管理层,不知道是否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靠钱赚钱?靠客户赚钱?至少,从建设银行的愿景中,我看到的是选择了第二条路...很认同!为什么?
熟悉统计的人们都知道,“波动”是世界的本质,经济的波动很容易吞噬掉依靠杠杆率赚钱的生意!只要你开始真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时候,你才可能长久生存下去,也就是企业经常讲的:做成“百年老店”!
这时候,也能够深切体会到:六西格玛真正能够帮到你!
在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美国人告诉中国人该怎样做...次贷危机后,我们突然发现“师傅”也不灵了!怎么办?还得靠自己,方法+实践,选择对的方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将来还能够告诉美国同行,该怎样做:)
在这一轮的洗牌中,中国的银行家应该能够抓住机遇,主动引领这个变化...毕竟5000年的世界历史,中国领先了4800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