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市场和谐相处》(10)跳跃性特征

(2014-10-16 19:42:02)
标签:

股票

tcl

价值投资

有效市场理论

与市场和谐相处

 

跳跃式特征是指股价运动具有以较短的时间完成较大幅变化的特性。这个现象是“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必须在场”这句名言成立的根据或源来。

 

道琼斯指数从1885年的36点发展到1998年的9213点,113年期间15%的时间就完成了90%以上的向上波动。另一个统计是1926年到1996年,最好表现的月份累计只有60个月,仅占7%。如果错过了这五年,你就错过了整个70年。

 

除了这种以年份来说明跳跃性的统计检验外,还有一个统计是这样的:在某几十年里标普的复合收益率是10%,如果剔除上涨最好的50个交易日,那么复合收益率变成仅有1.5%;如果剔除下跌最大的50个交易日,那么符合收益率将变成18%。

 

对于跳跃性的成因,我的看法是二个原因,一是股票作为一种商品,在某种时期具有“无供给弹性”现象;二是可能和现金流估值模型折现算法有关

 

古典经济理论中,商品的价格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线,价格需求曲线则是一条反斜线,即当价格升高的时候,需求会减少,供给会增加,这样总会达成一个新的平衡。股票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特定股票的股本是固定的,送股转股也不会增加其供给总额。这导致当该股票一旦获得市场青睐而需求大增时,最极端的供给曲线是毫无弹性的,即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新购买者不能指望于新增的供给,而只能期望原总额里的内部“转让”。在平时,当该股票没有获得市场“青睐”时,内部的“转让”也能提供一定的供给弹性,但在特殊时刻,惜售心理会体现的特别明显,这样就导致价格不断大涨,直到内部“转让”的供给能够满足新增需求为止。——跳水下跌的情景则同理。

 

股票的名义价格,可以看成是企业内在价值的市场体现。而企业内在价值的计算,按估值理论则是一种“现值”的概念,即未来价值的折现。折现的公式涉及几个因素,比如未来五到十年的现金流、永续的增长率,和折现率。其中任意一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导致现值大幅度变化,尤其是折现率。折现率的变动范围很大,可以10~15%,也可以是6%~10%,甚至4%~6%,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或无风险国债利率。当市场的评价基准发生改变时,股票价格作为现值的参考往往就会突变。

 

当信息由随机的方式产生,并以独立的形式进入市场,比如:央行宣布加息或减息,或“911”发生恐怖袭击,或个别股票重组并购,或狂热的科技浪潮,或投资者预期季报将普遍超出预期等等,都会改变人们的预期或参照标准,进而影响“现值计算”和“供求关系”,股票市场便出现显著的“跳跃性”。

 

如上解释,看起来清楚明了。不过,从盘面运行的角度,其实“心理性特征”的影响也非常大。在趋势投资者的眼里,“跳跃性”是一种趋势;在主题投资者眼里,“跳跃性”是一种热点。鱼龙混杂的各色人等投资者在一起博弈,导致情况往往非常复杂。短期内,价格运行往往会出现自我强化的现象,因此“乌龙”行情非常普遍。

 

另外一种情况是,“较短的时间”只是相对的说法。在一个时长为十年的股市运行周期内,某一二年行情发生巨变,前后的四五年均非常平淡,这也是一种“跳跃性”。这一二年的时间量在绝对值上看显然是一段持续很久的行情,俗语人们可以称它做牛市。由于同样的原因,鱼龙混杂的各色人等投资者在一起博弈,又导致情况变得非常复杂,最后的结果可能大多数人并没有赚到钱,有些人甚至还会亏损。

 

“跳跃性”对投资者的诱惑非常大,“等待闪电的日子多寂寞无聊啊”。实际上,在实践中要利用好“跳跃性特征”,是异常困难的。每天追涨停板的人,就是无时不刻的试图和该特征打交道,该策略是一个好策略吗?显然值得怀疑。——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此时没有人能正确判定此刻的股价波动属于“随机性特征”还是“跳跃性特征”;还有一个麻烦的原因在于,向上的跳跃往往和向下的跳跃经常是互生共存在一起。

 

简单的结论是:现今没有一种方法已被证明能系统地安全地搞定“股价什么时候启动上涨,以什么方式上涨,上涨的幅度将多大,什么时候停止上涨”这样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