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大陆几乎用无可置疑的语气宣告:“中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意外的是,二年之后,如今再看这个问题,这却是存疑的。美国的次贷危机实质上是消费危机,同步发生在中国的是产能危机。两国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印钱。如今美国消费没有能解决好,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也同样老问题,依旧靠投资在维系,产能过剩在扩大。
我们可以通过过去二年,股市和经济的并行回顾,看其中的关联。看完之后,可以想想,我们到底有没有走出危机。
08年11月,经济硬着陆,一切奔溃中,这可以从二方面得到验证:一是价格奔溃,从铜、橡胶到海运指数均连续暴跌;二是库存,一切原材料销售停止,从铜铝铅锌,到橡胶园里像胶,都得靠收储,码头铁矿石堆积如山。之时股市进入1700左右盘整,应该说预期在这里起了极大的体现:等待硬着陆的黄昏期是下跌最多的,从6100跌破2000点,这个黄昏期相当的漫长。反而硬着陆发生的一个多月里,同步发生的下跌是很少的。尤其在硬着陆发生的最恐慌的最后几周,股市的下跌已经完全停止了,相当于悲观预期完全兑现,甚至超出了预计的程度。
然后救援的行动开始。股市对此做了极为敏感而兴奋的反应,在四万亿方案公布的几天后,指数已经反弹到了硬着陆前,也就是突破了2000点,此时11月中旬。事后证明,中国是很容易被救的,这一方面得益于那个人均GDP的快速增长阶段,消费快速的释放了出来,当年汽车销量增长高达50%以上,闻所未闻,同时包含家电下乡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均发挥成效;另一方面得益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50%不到的城市化率),在重化工业后阶段的背景下,使得投资之作用立竿见影的发挥出来。可以说,虽然印钱增加流动性起了关键作用,但是住房和汽车为代表的引擎如此容易地井喷,也说明这个历史阶段之特别。股市捕捉到了这一点,虽然经济数据滞后很多,但是仍几乎一路上行,直到夏天达到了高点:上证3478点,时间是09年8月4日。其实这时刚发布二季度经济数据,环比上升才刚刚开始。当然这又是预期的功劳:市场认为复苏已定,但是点位可能已经反应了四季度的乐观数据,此时更应该关注复苏质量了,换句话说,市场开始犹豫和质疑。因此调整和震荡开始了。
在高点之前,股市表现最好的是投资品周期类,有色钢铁化工煤炭金融地产等轮番表现,指数也表现的相当明显。之后,开始大消费类发力,以医药为代表,从商业、食品饮料、农业、旅游等板块很快创出了新高。中间伴随着经济转型的广泛讨论,更多的板块受到了挖掘,比如科技类电子类。
没有错,09年底10年初,GDP增速高点来临,高达11.9%,谁都知道这肯定是个瞬间值,拐点不可避免。果然之后宏观数据一路下行,当然领先指标已经提前反映了。从股市看,虽然自3478点后,周期类陷入调整,拖累了指数,但是经济转型的预期,使得八股极为活跃。二市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机会,指数也表现为半年的震荡。到09年4月16号,地产调控出台,一切明朗化了,经济下行不可避免,而且可能比预期的还要差,由此股市开始中级调整,一直跌到了2319点,此时为去年7月2号,该点位对应的悲观预期已经是年末GDP跌破了8%。
此后,股市开始了反弹,起初原因只是对悲观预期的修正,所以反弹一个月后,即盘整了二个月,在2700点关口前举步不前。谁料想,这期间预期发生了变化(起因和美国的二次宽松有关,当时普遍研究是国内的反应较国际滞后一个月),市场预计中周期复苏有可能在下半年发生。也就是说原本认为很差或极差的四季度不存在了,反而改成了环比增长,而今年上半年能继续复苏。这就是去年夏天后反弹以及国庆后市场加速上行的原因。也就是说,市场把这一波的经济上行,当作了中周期的景气开始,至少也当作了第二轮复苏。
种种的情况表明,中周期是没有的,第二轮复苏得也是异常艰难,而且短命。越来越清楚的看到,产能周期完全的过去了:房价已经难以收拾,不得不进行严控;汽车的热情也透支了,四月份居然出现同比下降。同时,过去十年,为产能周期投放的超量货币,已经成为洪水猛兽。社会问题更加尖锐,通胀形势也复杂地上升到政治高度。因此,元旦后的第一轮下跌,实际上是对国庆后过度乐观的修正,今年4月18号的下跌,则是缘于第二轮经济复苏结束。春节后的反弹,仅仅是市场对保障房落实好于预期的一种反应,反弹中,周期类品种充当了先锋,如银行、钢铁、化工以及电力等。我们的确看到,第二轮复苏好像来过,因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GDP表现比去年上半年预计的好很多。但是这第二轮又像没有来过,仅仅是一个小浪花,延缓了下跌而已,更像是一个下跌中继。现在的市场又开始预期今年四季度的GDP低于8%了。这个似乎也不意外,因为政府的十二五底线只是7%而已。问题是一季度是9.7%,要跌到7%,经济得经历怎么样的下滑啊。
从股市这几年来整体表现看,第一轮反弹除了肯定复苏的良好势头外,可能也有报复性的意味,大家觉得中国没问题,一切是美国的错,所以冲到3478点,这是自09年夏天发生的高点。之后近二年里,众多重化工业时代的典型板块,只是进行了漫长的调整,中途有反弹,但主趋势是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最大的反弹出现在第二轮复苏的前期,来势汹汹但很快夭折了。3478点后的时代基本上属于八股,这既切合投资先行,消费滞后改善的基本逻辑,也寄托了经济转型的远景。后来,2011年元旦后,以创业板为首的,中小板为跟随的,主板小股票为主力的所谓八股,开始了连续的调整。到了春节前反弹企稳,但盘整后开始了第二浪下跌,这几乎是一个下跌通道的确认,不出意外,也将遭遇权重周期类过去二年所受到的待遇:持续回归。
第一轮复苏中,周期类表现了,然后破灭,小股票继续表现;到了第二轮复苏,小股票也开始了破灭之旅。现在的问题是中周期什么时候开启,这有这样,才有可能有大行情。如果只是来个第三轮复苏,那几乎和没有一样的了,仅仅能激起类似的,但幅度更小的反弹重演:又是先对悲观预期修改一下,再来个对中周期的憧憬,然后是幻灭。可以说,中周期不来,市场永远不可能超越3478点。
所以:我们走出经济危机了么?我看是没有,今年似乎到了只能靠保障房为救星的程度了。
也就是说,很多人把08年危机当作是上一个周期结束,下一个周期起始的过度阶段,所以在预期中总是盼望下一个发展阶段将要到来。这个逻辑可能是存在疑问的。情况表明,现在仍然处于上一个周期没有结束的年份,由于本周期都没有结束,怎么可能发生下一个周期呢?下一个周期,是要靠传说的中的经济转型来实现呢:当消费取代投资,技术超越资本。而直到上个月,一再的情况还在发生:消费下降、出口下降、工业产出下降,只有投资比较好,因为保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