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董事长时候乔布斯缔造者网络公司股票 |
分类: 老张文章 |
眼下最令市场神经紧张的话题有两个,一是美国的QE是不是退出,这是扯了无数次,永远扯不完的淡;另一个是中国的IPO,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放行这个P。
肖主席近期提出过“宽进严管”的观点,并招募500人严管大军,将市场管理的目标锁定在对上市公司和机构的监管。我个人认为,这是管理的正道。包括前任主席郭树清,也在一次愣神发呆之后,猛不丁冒出一句:如果上市环节不审批了会怎么样?把其他人当时说傻了,二人看来都是看到了市场的某个死穴。
比较中美股市,总觉得,上市的过程,与两个国家学生考大学有相似之处。
中国式的高考,考大学之前,头悬梁锥刺骨,甚至还有变态到全班集体挂着吊瓶学习的。但考完大学之后,就报复性反弹,彻底放松,学生们玩游戏、谈恋爱、翘课,家长终于不在身边了。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也没有什么太严格的惩罚,很少会被学校退学。家长那边也没闲着,据说不少人在孩子考完大学之后,立刻就忙着闹离婚。这叫进门时候严格,进来之后宽松。
美国式的高考,据说考的过程比中国要轻松得多,但进了大学门之后,学习的压力会越来越多,要求学生必须好好学,否则退学是常常发生的事情。退学的学生之中,还诞生了很多著名企业的缔造者。美国的大学是先松后紧,和中国是相反的。
观察上市的过程,中国的上市似乎也有这种味道,一个公司在上市之前,拼命做业绩,搞包装,一旦上市之后,有些就原形毕露了,一些高管开始辞职兑现,不再有奋斗精神,就像在大学里天天打游戏的学生一样。
美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会有管理规则的制约,会有浑水之类的做空机构搞你个半死,会被人唾骂。于是,美国出了乔布斯之类的了不起的公司,中国也出了一些了不起的公司,但都是在美国上了市。腾讯,阿里巴巴,新浪,搜狐,百度,那些赫赫有名的一线网络公司,在美国式大学严格教育的规则环境下运营,他们在与中国式大学里打游戏的孩子们竞争,岂有不赢之理?
肖主席或许想改变这样的格局。但这取决于更高层反腐败的力度和决心。如果上市的机会成为权力兑现的腐败工具,这种梦就只能靠另一种方式实现,那就是,全体股民一条心,拒绝买每一只市盈率超过5倍的新股,但是,这个确实做不到。如果上市之后没有高额利润,别人搞腐败的兴趣也就不大了。同样,如果上市真的搞成注册制,差不多就可以上,那么利润空间自然就下来了,进来之后还必须极其努力学习,很多不符合资格的企业恐怕自己就知难而退了,没必要把自己搞成下一个万福生科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