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近一两个月以来,甚至是一轮行情以来,患上了“利好依赖症”。一轮行情,几乎是依赖无数利好支撑起来的,从社保入市,到货币放开预期,从国际经济复苏,到各种产业刺激,从金融改革证券创新,到规范市场扩大QFII••••••。出利好已经是常态,没有利好反倒是不正常的了。
如果说,股市有泡沫的话,现在,利好也已经成了泡沫。直到某一天,降准这一最本质、最终极的利好变成了见光死的游戏,宣布了市场的“利好厌恶症”开始蔓延。大家对“230亿刺激节能家电”、“6万亿的环保产值”、“中日韩战略合作区”、“某某行业十二五规划出台”••••••,这类铺天盖地的利好已经麻木了,尽管管理层摆开了不把行情顶上去绝不罢休的架势,但行情自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管理意愿,也应该顺应和尊重市场本身的逻辑。
以往历史上,强行掰市场走势的政策也有过许多次,初衷似乎都是亲民的,但最终的结果,大多是以散户更加受伤害告终。6-24也好,4-14也罢,9-18也算在内,包括威震全球的更大的利好救市——四万亿刺激,喧闹过好,裸泳的是谁大家都看到了。
相信管理层还会有更多的利好炮弹,发改委也成了更加忙碌的政府机关,但对市场的刺激效果,相信也会逐渐递减。直到更狠的猛药出来,甚至是毒药出来。
大家喜欢春天,喜欢牡丹花,但武则天敢命令牡丹冬天开。这类故事,拿到今天的资本市场上来重复,意义何在?和谐本身,就有顺应自然的意味,为了数据,为了形象,不顾负面后果地违背规律行事,即便指数保住了,中国股市成了世界第一,股民赚不到钱,一样无法形成资本市场真正的繁荣。
利好的炮弹,还是收起来一些,有张有弛,顺应市场自然规律为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