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季节,每到这个季节,我们这里的很多人家就会去一些河塘或者沟渠边采集芦苇叶子,然后拿到家里用它来包粽子!
用芦苇叶包粽子是我们这边的风俗习惯,用它包的粽子煮熟之后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且比较原生态,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
现在很多老人们依然会用芦苇叶裹各种各样的粽子,如:秤砣粽、鸡脚粽、喇叭粽还有两个合在一起的乌龟粽等。里面的材料也是比较丰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反正我们长三角地区的粽子基本就是这样,只是里面的食材多了些花样罢了!
记得我小时候,也是这个季节,母亲、还有不少乡邻都会到长满芦苇的河塘边去摘芦苇叶,我和其它一些小伙伴就在岸上,用芦苇叶做个小喇叭或者做个风转什么的,玩的不亦乐乎,当然身上一定是弄得一塌糊涂!
回到家里,通常父亲已放好一锅水,把刚摘的芦苇叶煮一煮,因为刚摘的芦苇叶太脆,煮一下会变得柔软一点,包起粽子来容易一些。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有机会到一些大城市里去玩,城里面粽子的品种可丰富了!有豆沙的、八宝的、火腿的、枣泥的等等!我有时会带一些回家,让父母也品尝品尝。但是不管怎么样,每到端午节的时候,母亲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去摘芦苇叶包粽子的。有些年我因为工作忙不能回家,母亲会设法托别人带一些粽子来,让我吃到她亲手包的粽子,我每次吃到母亲包的粽子时,心里总是感觉特别的温馨,吃起来也特别的香!
历史上的文人骚客,大都喜欢吟风弄月,尤喜吟诵傲雪迎春的梅花,或者晚香高节的菊花,再或者就是暗香浮动的兰花......唯独不见对于芦苇叶的描绘!
其实在我看来,小小的一片芦苇叶也不输其志,她同样见证了我们的人世浮华和世事变迁!而且在无声无息中传承了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她是那么的平淡,那样的与世无争,只要一到这个季节,她一定会以最美的姿态来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她,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
我甚至还认为,这小小的一片芦苇叶也是不朽的!在漫长的岁月里重复着生长、枯萎,再生长再枯萎!只要我们的历史还在延续,那么芦苇叶的历史也会延续,依然会勾起不少人对往事的回味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年复一年,直到永远......
谨以此文——致我们已经远去的童年和已经逝去的青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