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拍摄于2011年10月29日,珊妮2岁9个月22天
珊妮同学从2011年10月8日起,很是充实:周一到周五去幼儿园,周六上午有两节早教。她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节奏,每天都盼望着周六去“东方爱婴”,因为可以和妈妈一起上课!音乐课上,她也是很活跃,认真地听夏老师演奏音乐,总是第一个举起手来给大家演唱节奏。回家了,还不忘记和我一起表演情景剧,把老师教授的内容大部分都巩固一遍。她喜欢音乐,喜欢表演,所以她很享受。
幼儿园里,她是豆豆班(托班)里最小的孩子,早教中心里,她却是大龄了。周末的时候我习惯的称她“老大姐”,她哈哈大笑,很困惑的问我:为什么是老大姐了呢?早教中心一般都是0--3岁的宝宝,她快3岁了,要给小宝宝做榜样:坚持上课、不大声喧哗、不哭闹。为了这个“老大姐”的称呼,她立志要给弟弟妹妹们做榜样。

早教课从珊妮7个月开始,坚持到了2岁11个月。89节课程,珊妮坚持学完了。这个过程很漫长,无论刮风下雨,每周坚持上课;这个过程也很短暂,转眼间孩子3岁了。这里孩子结识了自己的小伙伴,家长也相互交流育儿经验,我们和孩子不断的成长着。
很多好友问我:早教到底有没有用。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这个问题其实是辩证的。同学Q,外企高管,事业有成,工作压力也很大,没有精力和时间照看孩子,孩子给母亲一个人照顾。她很想给孩子报早教班,但她没时间陪孩子上课,母亲一个人要照孩子的生活起居,更没有体力带孩子去早教。这样的情况下,早教就是个负担。

邻居H,看到珊妮在小区里性格开朗,也在我的推荐下,报名去早教,收获甚微。原因是:给“早教”赋予了神圣的使命。认为在课堂45分钟,就可以看到效果。机械地去坚持每周的课程,孩子玩玩乐乐,就好了。至于老师课上讲什么了,回家就丢到了脑后。这样的早教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有时候我很庆幸自己能全职的时光,点点滴滴地学习育儿,和老师讨教,和家长交流。45分钟的课程中,带着孩子运动,45分钟之外,把课堂的光盘买回家,带着孩子一起重温“课堂快乐”。所以珊妮习惯了妈妈的没有章法的和女儿一起蹦蹦跳跳,她是快乐的!
更幸运的是,我遇到的好公婆,大家分工明确。公公负责采购、做饭。婆婆打扫卫生、照顾生活起居。我没有生活中的琐碎家务缠身。最主要的是婆婆的性格开朗,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支持珊妮早教。大多数时间都陪珊妮去上课,也翻阅育儿的书籍,参加育儿的活动。婆婆就像个良师益友一样,我们一起讨论孩子的成长困惑。
珊妮很自然地成为了“模范生”,做示范总是第一个,发言也是第一个,慢慢地习惯表现给大家看,这样习惯让女儿入园的适应期很短暂,她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幼儿园老师的赞赏。家长会及联欢会上,女儿的名字总是被老师挂在嘴边。看得出来,老师很重视她,她也喜欢幼儿园。
早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坚持!最好的老师,就是家长!

隔行如隔山,在早教的路上,我们都是学生。这些早教中心的老师们,把周末都给了我们的孩子,把欢笑留在了课堂上。衷心的祝福早教中心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