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堪风雨扰红尘

(2016-04-26 09:10:27)
标签:

文化

不堪风雨扰红尘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静坐小屋,聆听窗雨,一杯清茶,独品人生!所谓心境即为风景,心境上无风无雨,那眼中的风雨,又与我何干?想弘一法师未出家前,是一个很挑剔的人,出家后,却是吃饭:淡有淡味,咸有咸味,一切在他眼中,无有可挑无有可剔。一切在他眼中,是一道风景,总能找到艺术的美感,这就是大师的风度,做人要认真,做艺术要认真,以至出家也要认真,但这认真,是心里的认真表现在行为上的教化,是大师的风范,是值得我们所学习和敬佩!能深知淡有淡味,咸有咸味,花红是淡的味,落花是咸味,人的胜处将淡味看,人生的低处将咸味看,那么淡咸皆是人生的风雨,唯经风雨,人生的彩虹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如岁月,经时光洗涤,便是华艳一世的。

人生正若窗外的风雨,没有风雨的人生,不能称之为人生,但人生的风雨,是要我们的心灵成长起来!人生是要历练的,但人心也要历练,历练的目的是为了洗净尘垢,现出本来的面目。这于儒便是明明德,所谓本性本善,习气不善。于佛,是人心的隐恶处。其实所有的文学作品,一切的指归要教化人心的,但世间的学问不能彻底地让人从心里认同,止恶走向善。于是弘一法师,走进了佛门,找到了让人心向善的途径,就是人要力战人本身的隐恶,人人皆如此,世间便太平。于是他让他的在家弟子,丰子恺先生编《护生画集》,意在叫人从外在的护生而启发人本性的慈悲,从而熄灭战争的本源。他要折服人心的嫉妒傲慢仇恨,而他先要去掉自己内心这些的不好,于是当达官贵人请他吃饭,他才会说:为僧只合居岩谷,国士筵中甚不宜。...他确实悟道证道最后终于给我们说:花枝春满,天心月圆!宇宙与人的本性是合二为一的,宇宙无条件的爱一切万物,人也应如此。

出家前的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先生,是有名的才子,是一个通晓音乐绘画文学等的通才,但他所通的世间学问,不能让他的心灵自由平和安静,于是他寻求到了最终的心灵之家,就是出红尘之家,用佛法的春风,用世间的风雨去洗被红尘所染的心灵之垢,这风雨就是修行,就是断恶修善的心灵历程,最后他终于得到解脱写下:悲欣交集,见观经!他是圣者出现,只是用一生演绎了一场:不堪风雨扰红尘之后回归本性的清净之路的回归,用他最后的修行告诉我们佛陀所说人生与宇宙的真理,给予我们这些在红尘中,用染污的心生活的凡夫俗子一条归路,真正的解脱,是心灵的解脱。

他所著的嘉言录所说: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我等凡夫,只所以狂妄无知,皆是不知过,自不能改过。而这一切,皆是不足反观自心而已。

据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前世是禅门一代宗匠,五祖戒是其前身。他前世苦修,后世文学才华盖世,虽作官,却一路坎坷,只因迷了心智,一生挫折满满,只因傲慢习气未能折下去。他曾填词“定风波”,前言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苏轼虽有遇挫的乐观心态,但不知自己遇挫的根源,他虽能人生低处做咸味,但人生胜处未做淡,还是功夫不够。可见文人遇挫,虽有大学问,如人识得药百方,虽知自己患病,却不肯放下架子认病服药,而终究不能识得自己真面目,枉活一世。而弘一法师,他的解脱之处,是他肯认病,肯服药,终究识得自己,也终获得解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