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雨,花落知多少
(2011-03-22 06:06:23)
标签:
李清照博爱宋体词人睁眼瞎文化 |
分类: 文化12 |
一夜风雨,花落知多少
赏析李清照的一首如梦令
这是个雨夜,窗外春雨淅淅沥沥下着,还伴着呼呼的风声,我躺在床上静静地伶听着雨声风声,在这个深夜人静的夜里,感受着春天的风声雨意,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温馨,只有如我躺在家里舒适的床上,才会感到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美好。下午喝了一杯浓茶,这杯茶从我身边轻轻地驱走了睡神,使我清醒而又喜悦地用心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天然音乐,风声雨意,真正感到雨夜,原来如此美好!如果把它比作音乐,这轻柔而又欢快的音乐让我在这样的夜晚感到了家的幸福、宁静、温暖。
在这样的雨夜,读李清照的如梦令,读到一种来自感发于生命柔软的感动,感到了心灵在满地的海棠上轻轻掠过,随及被海棠带泪的露珠洗掉了心灵中对生命漠视的污垢,于是在无声中得到了一种境界的升华和洗练: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听着外面的雨声、风声,一遍遍地品味着这首词,我仿佛感触到了女词人那颗柔弱而善感的心灵以及视花草树木皆为有情的平等博爱情怀,这情怀里包含着对万物生灵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好一个“知否?知否?”这两个字的连续反问,我感受到了女词人是对漠视生命的质问,似乎在对女仆说:你真是一个睁睛瞎啊!一夜风雨,落花满地,你却说:依旧,依旧。同时从这两个连续问词中我真正明白什么叫“睁眼瞎”。 词人虽然还未起床,却已知院子落了一地的花,而卷帘人虽然早起,即使踩着落花走去,却看不到落花,一个“却道海棠依旧”表现了这位卷帘人“睁眼瞎”的冷漠,这个冷漠来自她内心对生命的冷漠。由此看来,人并非有眼才会识别善恶,对善恶的识别完全来自悲天悯人的胸怀,人与人之间也许就那么一点点细微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细微的差别,却正是我们与圣贤的区别,如这位卷帘人与诗人的区别,一个依旧与知否的区别,就在于两人胸怀的大不一样,一个善待生命的人,她的心灵与山河花草树木是相通的。
我读到了女词人博大的情怀,惜花的情怀!女词人从床上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问自己的早餐是否准备好了没有,也不是赶快让仆人给自己梳洗打扮,她第一问的却是“在昨夜的雨疏风聚中,花是否被打落了很多?而女仆的一句“却道海棠依旧”,反而激怒了女词人,两个‘知否,知否,并非是女仆对自己关照不周到,而是对女仆漠视生命的发怒,对有眼无识,面对落花无视生命存在作为的指责!
是啊,我感到这个“知否”也是说给今天的我们听的,在这样的雨夜,我们当中还有几个人有女词人这样惜花的情怀?那些住在豪宅别墅的权贵们,一桌子菜上千块,那些拍马屁的无行文人,天天开茶花会,歌功颂德,面对那些流落街头夜宿马路边的孤寡老人以及流浪儿,面对交不起学费的失学儿童,面对为了女儿每月的大学生活费而被迫买淫的母亲,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矿难,面对人为造成的灾难…面对百姓一年一度的汇报,他们更是最明显的睁眼瞎,盛世依旧,依旧!
在这样的夜晚,这样的雨夜,对那些没有家园的人们,只会加剧他们的寒意, 当那些所谓的衣冠楚楚者,自认为所居上流社会,引导社会主流文化和先进方向,变得不成人样,完全没有了人性,天天说着疯话,连白天看到的可怜人在这样的雨夜都熟视无睹,又何况对不会说话的花草树木?可见人瞎,不是眼瞎,而是心灵的良知瞎了,比什么都可怕,当心灵的良知瞎了,那就会对生命生不起敬畏心,对所做所为就会失去应有的尺度。
一个依旧与知否,是睁眼瞎(伪善)与良知的区别,是文字匠与一位大文学家的区别,是人生境界高低的较量,是我们普通人与大文学家心胸宽与窄的对照。我至此才知道,几千年能成为经典之作的缘由,是因为这经典之中蕴含了对生命的关爱,这关爱是道法自然下,诗人对天地万物平等博爱的胸禁显现。这样的诗作,让人心灵的视线会无限扩展。
大凡称得上经典之作,绝不是语言功底有多华丽,因为语言文字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如果缺乏了这样的内质,文字便没有生命力。在这首词中,我深深地被女词人感动,是因为这首词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我读到了女词人品格胸襟和修养,而这些正是女词人心灵纯净的体现。读着这样的词作,心灵会变得纯净而高洁。这样的作品是那些无视生命存在,一切以利益为最高原则,是那些心灵早已死亡只会文字排版堆砌的文字匠式的文人作家写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