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与写作
(2010-11-08 07:28:46)
标签:
随笔杂文杂谈 |
分类: 杂谈27 |
炒菜与写作
认识白老师的人,都知道白老师除了写得一手好文章,还烧一手好菜。从白老师的年龄,我视他为一位可亲的父亲,但从思想上,白老师则视我为知己,忘年交。白老师烧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口福,凡来者,他视为知已的,他定亲自上街买菜,挑选调味品,
我去白老师那儿,白老师每必亲下厨,从其夫人口中,得知白老师很看重我。因白老师已过古稀之年,耳朵还有点背,我去他那儿,他必亲自出门买菜,要过几个马路,反倒徒添我诸多担忧。所以除节日之外,平常我尽量减少去拜访他的次数,以免给老人添乱。
白老师退休之前在某报社工作,同事都叫“一枝笔”,笔峰很是凌厉!他为人刚正不阿,又嫉恶如仇,从不愿屈从自己的良知写马屁文章,心里想什么,脸上就写什么,所以他的上司对他既怕又恨。因他的这一枝笔,使县市级的贪官污吏落马者不在少数,他又被老百姓称为“白青天”!
白老师不同于一般现时文人:纸上君子,纸下小人。他是言行一致的君子,因这我很敬重他。
与白老师在一起,谈诗词,论时政、讲文学、探讨人性,总是受教不浅。但白老师很少讲怎样写文章,但一次烧菜,他却无意道出了写文章的妙门。
每逢重要节日,如白老师生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白老师的几个学生必亲自来为白老师做菜共度佳节。今年中秋节,我去拜访白老师,却发现白老师亲自下厨,我感到有点奇怪,结果白老师说:“来者都是客人,老让他们动手,我心里过意不去啊!再说,他们几个做的菜,只能叫把生的做成熟的,所以今天还是我亲自掌勺。
烧菜是一门大学问!并不是把生的做成熟的就行了,由此使我想到写文章,并不是把文字堆在一块放在纸上就是文章!首先一个人爱做饭,才有可能会把饭做好,如一个人写文章,他要有兴趣,才有可能把文章写好。不爱做饭的人谈不上把饭做好,不喜欢写文章的人绝对没有可能把文章写好。一个爱做饭的人,经常摸索菜的特点,多观察,多动手,多对比,自己做的与做的好的差别,多尝大厨师做的菜,把这些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就算功夫有了,菜好不好吃,吃的人说了算,写文章,要多读名家之作,多积累,多动笔,多比较,找自己的不足,时间长了,文字功夫和语感自然就出来 ,一篇好文章,核心在于文章的灵魂,写作的人,文章关键要写出自己的风格,这就算写作有点功夫了,文章好不好,不是自己说了算,是读者说了算。
真正会做菜的人,烧得菜是越吃后味越香,馆子的菜都是开始吃得香,而吃完后让人想吐,那是调味放得太多,用开始的好吃,来骗吃者的钱。同样真正文章写到家的,如孙梨,老舍等先生的散文,平淡中见奇,越读越觉如品香茗,幽幽香气直入心脾。那些华而不实的文章,如现在许多报刊文章,多是吸引读者眼球,以赚利为主,没有什么品味。
什么人做什么菜,如章,(他的一学生)光注重形式,搭配得好,但味道不好,品起来没味,如写文章,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华而不实的人写出的文章也是华而不实,如其人。小刘做的菜,胡搭配,就更谈不上味了,如其人,人生没有目标,生活没有层次,如写文章,经常有人写的文章,花里胡哨,但你就是不知道她在说什么,生活没有目标的人写得文章也是这样。说起做菜,似乎人人会做,做出特色,做出好味,却实非易事,如写文章,什么人都可以拿起笔,人人都可以描几笔,但要写好,写出水平,却绝非易事!”
听白老师一度话,我两下对照,才有以上个人浅见。
当然笔者的文章,谈不上什么好,只是借白老师论炒菜而发挥一番罢了!仔细一思,其实文章真正写得好的人,是那些对生命有真实感悟,对生命有真正关爱的人,这些生命不仅是人类本身,还包括动植物,矿物,因为关爱,他的文章有着他和它们相通的气息,才会有灵性,才会唤起我们心灵深处某种柔软的东西,唤起我们本性的真诚平等,如辛弃疾: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如果他们对生命没有感悟和关爱,他们就写不出这样博大而善感的诗句。真正留后世的好作品,是因为这些作品渗透着作者高贵的人品,展现出博大胸怀对生命的关爱,流露出对宇宙人生思考的智慧!如果不是这样,诸君好好算算哪个政治家昏君以及亿万富翁的作品永世长存了?因为他们的作品充满了血腥,充满了对生命的践踏,对人性的扭曲, 对自然道的违背。
笔者写到这儿,突然感悟到,一个人要写出好文章,先做一个好人,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文章!写出好文章的人,人一定比文章还好。因为文章,只是他人品流露的一面。所以优秀的大家大文学家,决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因为学校只教写作技巧,一个没有心灵修养的人,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所以在某种意义,真正的作家来自生活,来自生活这个广阔的真正学校,而不是来自传授技巧的学校。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大家,完全看他对生命生活的的感悟程度。这种感悟首先是德性的长期修炼,是否胸怀天下,是否有博爱的人文精神,否则如秦桧之类,如李后主宋徽宗那类,在历史上不乏其人,即使再有才因无德,作品语言技巧功夫再好,也无法被当作正面的东西影响后人。
为写文章而写文章,那样只会一生致力于语言技巧而以小失大,文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义,这种意义首先来自写作者的人品修养。追求语言写作技巧,只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我们想表达的。若技巧是文章的体,那意义则是文章的质。两者运用恰到好处,文章就写到家了。当然笔者离此,还相差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