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双十一”

(2015-11-11 09:26:52)
分类: 时事随感
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双十一”
  文/张剑
  “双十一”临近,电商大战已经爆发。各大电商正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眼球,希望以此能在“双十一”当天斩获佳绩。今年的“双十一”,阿里、京东等各家企业除了继续承诺低价外,还纷纷出台全新玩法和优惠措施,开始在跨境电商、O2O等一系列新业务上进行角逐。(11月9日《中国证券报》)
  
  “双十一”还未到,电商之间的硝烟气息却早已扑面而来。如果说电商之间的论战只是一种低劣营销的话,那么,那些借着“双十一”的“东风”无孔不入的向你的手机、微博抑或账号后台推送营销信息的骚扰手段,恐怕则算得上是对人们权利的一种侵犯。这其实也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大无奈:当你不想去赶这个营销的趟时,不想听闻它的任何消息时,你却发现,我们根本就回避不了,那些强大的广告植入、泛滥的消息提示早就将我们拉入到了这人造的购物狂欢中。
  
  回望“双十一”陪我们走过的这些年其实也不难发现,所谓的购物狂欢,其实不过是一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营销游戏罢了。只是不容否认的是,它别出心裁的消费指引,的确在这些年给了很多人不一样的购物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着他们的消费观。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碍于“游戏规则”的不成熟、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整个市场运转的不配套,它走过的这些年也的确给人们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笔者周围就有很多“双十一”的铁杆“粉丝”,在“双十一”前夕,他们早就就摩拳擦掌的将好多商品选进了购物车,而在“双十一”当天,更是连夜奋战在抢购第一线,对诸如秒杀、折上满减的活动更是倾注着极大的热情。然而,当兴奋劲过后,当第二天对昨晚抢购战果的讨论冷却后,他们却陷入了一种莫名的焦灼和抱怨。抱怨快递没有如期而至,抱怨到手的实物和网上的宣传差异太大,抱怨当时凭激情买来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真的需要的,抱怨退换货的程序之繁。更为幽默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会将抢购来的东西在朋友圈打折转让,这徒增的烦恼,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折腾。
  
  仔细想想,电商们之所以会不遗余力的为这一节日渲染造势,某些时候其实并不是为了更多的让利于消费者,反倒是希望借助这样的时间节点去催生某种社会情绪,继而让人们的消费习惯、生活理念可以随着他们的“如意算盘”转。这也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在他《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到的那样,人们的消费活动,除了具有功能性以外,往往还具有象征性和仪式性,而当下的这种“双十一”购物狂欢,其实也正是电商们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消费心理,在其象征性和仪式性上大做文章罢了。
  
  因此,面对双十一,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便是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进行理性消费,那些赶趟儿的、看起来时髦的的疯抢,有时候不过是社会焦灼情绪的一种反映,当你真正沉寂其中时,它带来的不但是你物质上的亏空,更有精神上的透支,收获的是一种打折的幸福。与其这样,还不如提前对那些象征性、仪式性的消费说“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