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点耐心”还需说给专家学者听

(2012-08-21 09:50:58)
标签:

教育

分类: 时事随感

“有点耐心”还需说给专家学者听

文/张剑

天津大学应用数学研究中心日前成立,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出席仪式,他们在祝福这个机构成立的同时,也不约而同地提醒各级领导要对这个新生的研究机构要有点耐心,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想三五年内作出多伟大的东西。(8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功利与浮躁,是科学研究的大忌。院士们呼吁领导对科学家要有点耐心,这话当然没错,但我认为还得加上一个前提,即科学家们自己对学术还要有点耐心,有点 “傻劲”。要知道,科学研究的主体是人,重功利、太浮躁的科学家,无论外界对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有多大的耐心,他们都不可能在学术领域做出太大的成就来。

 

学术界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叫“板凳要坐十年冷”。换言之,就是说研究学术的人,要耐得住寂寞,能够坚持自己的学术方向,不慕名利,不随波逐流,孜孜不倦地对某一领域潜心研究。这也是学术研究理应达到的境界。

 

遗憾的是,现实中,学术研究“短视化”的情形随处可见。一些教授、学者在名利的驱使下,不但不愿坐“冷板凳”,反而专挑那些容易出“成果”、容易被引起重视以及有助于向上层流动的科研课题,某些人甚至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还要“霸王硬上弓”,弄得学术界抄袭丑闻频出,学术道德狼狈不堪。

 

此种乱象,很难让人觉得它的根本原因就是“外界对他们没有耐心”。毕竟,学术研究并非一日之功,如果一位学者自身都缺乏耐心,过于急功近利,试想,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会出现“满意”的结果吗?

 

学术研究碎片化,课题选择边缘化,这是当下学术研究的通病。当然,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领导者们的“短视思维”有关,毕竟,在权力美学的行政逻辑下,任何领导者都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有一个“惊人”的科研成果问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不惜违背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缩小学术研究的运行空间,让学术在浮躁与功利的魅影下,与其本质渐行渐远。

 

然而这些却并不能成为他们对科学研究失去“耐心”的理由。学者谢泳曾说:“一个时代,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知识分子在整体上丧失了独立性,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耻辱,也是知识分子最大的耻辱。”如果一位学者习惯于接受“规训化”的声音,而忽略了自身研究的价值,这样的学者,必然充满奴性,一事无成。

 

“哪里有危险,拯救之力就在哪里生长。”面对日益沦落的学术研究生态,中科院院士呼吁领导者们对科学家要有点耐心,这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者们对学术研究要更有耐心才对。否则,失去了学术尊严的科学研究,生产出来的不过是学术泡沫而已。

 

8月20日新华网、21日滨海时报

8月23日金华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