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代理扫墓”背后的节日信仰迷失

(2012-04-03 12:25: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随感

“代理扫墓”背后的节日信仰迷失
文/张剑


随着清明节临近,近日有媒体报道天津出现了“代理扫墓”业务,业务包含代理痛哭、磕头喊爹妈等。经有关人员透露,该代理扫墓服务报价最高达到两万元,哭10分钟要300块钱。业务老板称目前很繁忙,需要提前预约。

客观来说,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语境中,“代理扫墓”的出现并没什么道德原罪。一来,它可以让那些嗅到节日商机的人捞到不菲的物质好处;二来,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被代理者心理上的自我安慰,也让他们祭祀先贤的想法成为“可能”。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交易关系中,我们贸然干涉,倒显得有点不道德。

然而,生活不是肥皂剧,现代化的意义也并非全然否定传统的节日信仰,“代理扫墓”这出节日乱象,就好似严肃环境里的黑色笑话,不但破坏了原有的环境氛围,还留下了诸多笑柄,显得不伦不类。它代理掉的也不仅仅是亲情,还有源远流长的节日信仰。

在传统的清明节日文化里,“扫墓”习俗得以延续,一方面缘于生者对逝者的祭奠,以寄托哀思。另一方面,还缘于人们通过扫墓这一节日意象,来思考现世的人生,思考活着的意义。这或许才是清明这一传统节日最大的内涵与价值。

可是,当传统的节日习俗逐渐被世俗的物质所代替,其承载的节日信仰也必定会丧失殆尽,它背后所彰显出来的节日价值也会被功利的物质所填充。其后果便是节日习俗与节日信仰成了两条没有交点的平行线,传统节日与我们渐行渐远。

如果“代理扫墓”成为可能并被纷纷效仿,我想,清明节那天,各大墓园一定会出现“人头攒动、哭声哀号”的盛大场面,或许我们也会天真的认为,这就是“清明”。然而,一旦我们将“代理”的面纱揭开,我们便会看到另外一个落魄的场面:节日信仰迷失、假日价值沦丧。

我无意于批评那些代理扫墓的人,我也相信有不少人看到此新闻后会持相反意见。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样一个事实:不管现代化的程度有多高,不管节日的外化形式怎样演变,如果脱离了价值与信仰,传统节日只会是断线的风筝,越飘越远。

 

千龙网: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2/04/01/2540@7835910.htm

4月2日《泰山晚报》:http://epaper.my0538.com/hgzplpmrdx/tswb/content/20120402/ArticelA02003TB.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