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随感 |
养老院为什么丧失了“养老”属性
文/张剑
73岁的姜老汉独自一人把4个女儿养大,现在半身不遂的他独自一人生活在养老院,为了让女儿把自己接回家,老人两次自杀未遂后将4个女儿起诉。此前,为了让女儿把自己接回家,姜老汉割颈自杀,被工作人员发现后送到医院救治,但老人苏醒后,又绝食5天。(《京华时报》6月9日报道)
相信任何人读完此新闻,都会无比震惊。我们无法想象,这位风烛残年的老者,究竟经过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我们也不愿去想象,经过“冰冷”的法律审判,他想要的亲情是否还如往常模样?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老人被送进养老院的悲情现实中,我们看到了造成这一现象的种种原因:大儿子早年夭折,二女儿丈夫去世,孩子又在上大学,生活不堪重负,三女儿无收入来源……每个家庭的境况似乎都值得理解与同情。从这个层面上讲,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并无不可。
然而,一个可悲的事实是:这个社会的许多养老院已经丧失了养老属性,老人进养老院也预示着“梦魇”的开始。作为社会存在,它已经沦落至人们贬斥的对象,谁家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就是不孝,就该被社会所不齿。可对比国外养老院“欣欣向荣”的局面,我们又顿感汗颜。国外的许多老人退休后,他们宁愿去养老院呆着,也不要子女照顾,是他们的思想比国内老人开放?还是他们的养老院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我想,答案不辨自明。
事实如此,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提高老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此外,更应该完善国内养老运行机制,让养老院回归“养老”的本质属性。不过,归根结底,还要靠国家在养老体制上适当创新,在老年医疗服务上的适当倾斜,使整个社会中形成一股关爱老年人的风气,或许,那个时候,老人因赡养问题而起诉孩子的案件就不复存在了。
6月16日《快乐老人报》http://www.laorenbao.net/html/2011-06/16/content_2499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