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 |
分类: 时事随感 |
儿童节,让我们一起面壁三思
【看到许多媒体都在做儿童节的专题,一些话,不吐不快。】
当您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或许,你正陪着你的孩子在逛公园,你们有说有笑地享受着这难得的相处时光;或许,你还在城市的工地上,为祖国的繁荣挥汗如雨,甚至还没来得及为远在农村的孩子说一声“节日快乐”;也有可能,你正坐在宽敞明亮的大教室,怀念着那些“童言无忌”的岁月。然而,无论此刻的您身在何处,也不管您此刻在干着什么,有一个事实却需要我们共同去面对:儿童节正不断地被成人世界所异化,我们今天的庆祝,也越来越偏离节日的初衷。
1949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决定,将每年6月1日作为国际儿童节。同年,我国也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儿童节。如今,一个甲子的时光过去了,儿童节在被众人铭记的时刻同时也在被人们所遗忘。遗忘了它是为保障儿童生存权、保障权、受教育权而设立的节日,遗忘了它是为了改善儿童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的原始初衷。这是儿童节最大的悲哀。
在笔者看来,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反思我们为践行这些原则,究竟做了哪些努力?
反思之一:我们为孩子创造了怎样的生存环境?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有5800万留守儿童,在2009年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留守儿童”占了六成,中国弱势儿童群体数量中,孤儿人数从2005年的57.4万上升至2010年的71.2万,五年间增长约24%。而另外一个现实也不容忽视,据相关报道称:仅在北京市,三年级和五年级每周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就超过总人数的七成,初二年级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生比例就高达57.9%,高强度的学习状态,剥脱了他们本该有的休息时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的一份数据显示,在学习日,中小学生的平均睡眠7小时37分钟,比国家规定最低时间(9小时)低了1小时24分钟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9小时以上)的比例达78.1%,比2005年增加了32.4%。一连串“惊人”的数据,似乎都在警醒着我们,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正在被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所吞噬,他们缺少了自由的天空,适合于他们的成长环境正离他们渐行渐远。这,难道不该成为我们反思的内容吗?
反思之二:成人世界的自身行为,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李海鹏曾说过:“好的文明总是尊重小孩子的。而坏文明则往往压制天真”。虽然,我们没有理由去判断当今文明的好坏,但一系列的事实却在告诉我们,我们确实在压制着孩子的天真。比如在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便向他灌输天是蓝色的、水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固有理念;当他们读书念字时,我们又向他们讲述成人世界的固有思维:比如“0”必须读零,而不能被想象成太阳、鸡蛋等。诸如种种,我们已将成人世界的理念、思想一字不差的灌输给了我们的孩子,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味地效仿、服从,失去了天真的本性,“五道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难道又不该我们反思吗?
反思之三:成人世界是把孩子当成牟利的工具而不是培养的对象?每次回家,我都总会看见一拨儿童在火车站乞讨,“微博打拐”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全国,还有多少这样的孩子被利用?他们流落街头,只是为了给成年人一点卑微的经济利益。其实这样的例子还少吗?最近被媒体披露的儿童玩具“双重标准”事件中,“安全玩具给外国孩子玩,毒玩具只伤害中国孩子”的无情事实,让我们在面对那一帮孩子时,又情何以堪?儿童几乎被当成成人世界牟利的工具,毒奶粉的试验场,这,难道还不该我们反思吗?
揆诸种种社会现实,儿童的生存现状都无法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他们天真的笑脸、童趣的话语,已容不得我们的伤害。所以,在今天,我们更有必要一起反思,一起重申儿童节的纪念价值。这,或许远比一件光鲜的节日礼物、一场华丽的庆祝晚会有用得多、实际得多。
6月2日《贵阳日报》:http://old.gywb.cn/gyrb-sub/html/2011-06/02/content_253440.htm撞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