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那些吃酒者送礼后,都得到了什么?
(2011-04-25 06:01: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随感 |
查查那些吃酒者送礼后,都得到了什么?
记者从遵义市纪委获悉,仁怀市某单位一群参与吃违规酒席的干部职工,近日被处所送礼金的十倍罚款。据称,这是当地为治理酒席风,首次对吃酒者给予经济处罚。(《贵阳晚报》4月24日报道)
既有经济惩罚,还有行政处分,怀仁市纪检部门这项措施,的确会给那些滥吃酒席的干部职工“当头一棒”。从客观现实来看,其所起的警示作用的确不容小觑,许多“跃跃欲吃”和“跃跃欲办”者,都会有所收敛,甚至放弃传统的“办酒席”方式。然而,如果仅依赖于惩罚与处分去扼杀办酒席之风,未免太过天真!
现实中,许多酒席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聚会、庆祝”模式,变成了部分人员敛财,送礼的最好“借口”。在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变着“戏法”式地办着各种酒席,今年母亲大寿,明年儿子升学,后年女儿出嫁等等。酒席频繁,但吃酒者却“络绎不绝”,一个也不愿落下,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一方面,这些领导无非是想借着自己的权力,在办酒席的基础上,给大家一个善意的“提醒”,你是不是该有所表示了?另一方面,吃酒者无非是想借助吃酒的机会,给领导一些“好处”。如果是外界商人,他可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得到许多实惠;而如果是内部职工,他就很可能逃离被“穿小鞋”的命运,说不定,某一天就被突然提拔了呢?
如果说送礼者无所求,那么,他的礼金绝不会超出常人的“想象”。因此,我们在查处那些违规礼金的背后,是否更应该厘清:这些礼金送出之后,他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如果仅仅是人际交往,再高的礼金本也无可厚非,任何人也无权干涉;而假若这些违规礼金背后暗藏着权钱交易的色彩,某些人正利用手中的权力做着令人唾弃的买卖,那么,这样的吃酒者不但该受到纪检部门的处罚,更应该交移司法机关做进一步处理。否则,吃酒者与办酒者的“交易”就远不是尽头。
在笔者看来,对吃酒者进行经济处罚固然值得称赞,但如果仅停留在处罚的表面,不对这些违规酒席进一步“研究”,那么,这样的措施就远不会达到惩戒后人的目的。不过是一场徒劳罢了!
新闻来源:
http://www.gywb.cn/news/guizhou/guizhou/2011/424/news_11424111917A02J74EIGG8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