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贾海峰童工命运杂谈 |
分类: 亚心网 |
十八万,承受不起孩子的未来
他的右手现在只有小拇指还可以活动,中指完全失去了;食指筋断掉了,靠皮肉连在掌上,大拇指和无名指还在但是不能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开发左手的功能,现在已经可以干常人右手能干的活,吃饭、写字、发短信都会了,左手粗大,长满了老茧。他,就是贾海峰。(乌鲁木齐在线12月7日报道)
五级伤残,18.3万元的赔偿金,已经将贾海峰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划分得一清二楚。这物质上的赔偿或许会给他受伤的心灵带来一丝安慰,但未来的人生旅途,他又该怎样去面对?十八万,能承受得起他的未来吗?
新闻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现象:石河子的童工集中在店铺,像烧烤摊、洗车行、足浴店、火锅店、饭馆,这些地方经常可以看见稚气的孩子,他们接待顾客非常老练。也就是说,童工现象,贾海峰并不是个案,只是他悲惨的遭遇才引来了社会更多的目光,才引发了社会关于童工命运的大讨论。然而,新闻中还有一个细节也不容忽视: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者是父母离婚了,或者是家庭不和睦,他们因此过早地走向了社会,一些辍学儿童或由父母兄姐带出,或跟随亲戚同乡,来到异地到餐馆、理发店、小商店干杂活儿。
花一样的年龄,本该在宽敞教室里接受知识洗礼的他们,却被无情地推向了社会,在社会这艘航船上摸索前进,尽管遍体鳞伤、尽管身心具疲,但真正觉察到他们的存在又有多少人呢?贾海峰或许算得上是众多不幸童工中最不幸的代表,从他的遭遇中,我们依稀可以看见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
家庭责任的沦丧,让大部分儿童丧失了人生庇护的港湾。在离婚频仍、家庭不和陡增的当下,孩子成了父母“战争”最无辜的受害者。他们要么被抛弃、被冷落,要么就像一个“皮球”在父母之间来回滚动,却找不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可以说,父母责任的缺失,是造成大批童工出现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的家庭在开始战争或宣布解散的那一刻,能够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未来、体谅一下他们心中所受的伤害,或许,孩子的命运就会因此而改变。
再者,部分商家缺乏自律意识、法制意识,助长了大批儿童进城务工的“恶行”。有些厂商认为孩子所付工资较低、且好动容易指挥,在招收他们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在知道是童工的前提下还大胆的将他们留下来。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正是厂商“黑心”的需求才导致童工供给的产生。如果我们的商家有一点良知、有一点社会责任,拒绝录用童工,他们,又何至于落至如此悲哀的境地?
最后来看看我们的执法部门是如何为儿童撑起最后一把保护伞的?在前两道防护墙都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我们的执法部门成了孩子最后的依靠,他们成了孩子重拾梦想的唯一希望。
可现实告诉我们:这最后的“依靠”也是那么不堪一击,给人无尽的感伤。如果执法部门能够严厉打击录用童工的商家、增大他们的违法成本,切实保护好孩子的利益,我们的孩子,也不会遭受如此打击。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因为他们身体弱小,必须依赖成人生活,而且一举一动都受成人控制”。在看看这些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体会不到社会的温暖,唯一有的,或许正是对这个社会无尽的失望和迷茫,纵有金钱,没有希望,他们的未来安放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