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低保户家庭低保金贵阳市民政部门杂谈 |
分类: 时事随感 |
谁给了他们吃低保的权利?
家庭经济困难,人均收入低于300元,这是贵阳市民申领城市居民低保金必需的条件。然而,贵阳市民政部门通过对120户低保户家庭经济情况抽查的数据中发现,有13户低保户在领取低保金的同时,还能缴纳高额的公积金。另外还有10户是个体经营户,从其营业额核算,也不该领低保。(《贵州商报》12月1日报道)
真的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120户中居然就有23户不符合城市低保领取标准,接近五分之一的比例,实在让人顿感不安。如果按照这样的比例去衡量贵阳全市,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贫困”的马甲下肆无忌惮?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想。
诚然,我们理应谴责这些将黑手伸向贫困线上聚敛不义之财的人们,这些在公平正义的遮掩下干着龌龊之事的人们,但我们更应该弄清楚:是谁将他们推向了不仁不义的深渊?又是谁,让这本有阳光照耀的申领机制如此黑暗?
厘清这一现象,还得从贵阳市开始实施城市低保申领说起。据《贵阳日报》2009年6月3日报道:“按照《贵阳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暂行规定》,自2009年6月1日起,城市困难家庭可向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被认定为低收入城市家庭的,将优先享受临时救助等待遇,并具备申请廉租房资格”。然而,贵阳市民政局开展城市低保核查试点却是在今年6月底进行。也就是说,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被认定的城市低保家庭缺乏相关的复核审查,监督体系的不完善,让一部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使他们在制度的空白区洋洋得意,潇洒自如。从这点来讲,是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另类”低保户的产生。
但我们往往却容易忽视另外一点,那就是工作人员在审核过程中的把关问题。众所周知,申请城市低保必须出具一系列相关手续,如居民身份证、职工收入证明、失业保险金额领取证明、伤残人员认定登记表等,这些手续有些要当地街道办签字盖章,有些却要医院、民政部门等联合出具,这严格的审批手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轻易办到?我们的审定人员为什么没能看出层层破绽?这之中,又有没有关系户,权钱交易户?一切,都还有待查明,但一切,又是那么清晰可辨。
因此,在笔者看来,出于单纯道德上的无知并不是导致“另类”低保户出现的原因。其根本要害还在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监督跟进不够及时,使得一部分“另类”分子、“另类”工作人员有了足够的操纵空间,最终损害了社会整体的利益。
新闻来源:http://gzsb.gog.com.cn/system/2010/12/01/0109633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