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好运气怎么攒到的?

(2016-09-12 10:48:24)
标签:

杂谈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fP3XcoqEpKb1pSdEfQWQCZqhl0ibOxGhsLaNGibBicLuia41G15ozibk9j7UPzHPaE2zUtZZFic28NxwspTQAQtluT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家大宝非常羡幕那些说话风趣、幽默的小朋友。觉得他们很有人缘,走到哪儿都能带来一串笑声。他觉得自己缺乏这种幽默细胞,为此很苦恼。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呢?---Kiki于9月5日留言

妈咪Jane这样说:

除了天资聪明,后天努力,还有一个护驾孩子出奇制胜的能力,就是幽默感。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fP3XcoqEpKb1pSdEfQWQCZqhl0ibOxGhsYn1HhZyFlww5YMvxpxPbVND3fQQGicQib5JVKkD1CyJ8rtllCMfmDS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幽默的孩子运气好﹌﹌﹌﹌﹌﹌﹌

为什么说幽默的孩子运气好呢?因为乐观向上的情绪能给孩子带来五大好处:

1.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需要幽默,即使面对困境,也要用幽默来激活神经。幽默感有助于孩子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幽默的孩子不会钻牛角尖,懂得换角度思考,因此他们总是积极、正面的去面对每个瓶颈与挫折。

2. 人际交往更成功

富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能够逗人开心,让周围的人感到轻松愉快,因而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交往方面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更成功。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fP3XcoqEpKb1pSdEfQWQCZqhl0ibOxGhibrx3T5PHia6nF5aG1P6wu4blYNrUKX3RaBO0sI8ZZumP3tBsfMtrNG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3. 激发孩子想象力

幽默的孩子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能把平凡的事物幻化成无限的可能,激发更多创意及想象力,幽默的孩子能突发奇想,将单纯的事物变化出多种用途。

4. 乐观自信

幽默的孩子处理事情都比较乐观,会带着能行的态度去做事,就会更有自信,进而肯定自己。

5. 提升免疫系统

乐观的情绪可使孩子代谢旺盛,精神充沛,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还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质量。

加州Loma linda大学研究发现:笑声能够促进形成自我保护激素和化学物质。堪萨斯技术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证实:笑声能够战胜病毒以及外来病毒细胞。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fP3XcoqEpKb1pSdEfQWQCZqhl0ibOxGhgsYLMnFiaH4WBEQWnNgKYxUr5vAg4ianjGLerkyZ4fWIXmaVjTMeQOq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孩子幽默感可以被激发﹌﹌﹌﹌﹌﹌﹌

其实,孩子的幽默感是与生俱来的。和其他情商技能一样,幽默能力在婴儿出生的最初几个星期就开始发育了:

6周大

当你和宝宝玩最简单的“藏猫猫”游戏,或是抱着宝宝做“下坠”动作时,宝宝就会无师自通地意识到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小脸可能会漾起笑容。


1岁

根据心理学家保罗·麦基的理论,在孩子进入生命的第二年,他开始逐渐理解字词和物体的象征意义的时候,真正的幽默才开始发展

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幽默等于不协调。例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看到你把鞋当成帽子戴在头上,就会让他狂笑不止。


2岁

2周岁的孩子的智力发展到能认识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感。当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即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你还可以默许孩子装模作样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他会边模仿边大笑。


3岁

此时孩子会发现,光是语言本身就很有趣。刚开始,孩子发现叫错名字非常可笑。他会把“脚”说成”“手”,“猫”说成“狗”,“妈妈”喊成“爸爸”。再过几个月,他就会创作一些荒谬可笑的名字,而他自己首先被逗笑了。


4岁

4岁左右的孩子特别喜欢“做家家”,或扮卡通人物。当你发现你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时,你不仅不要阻拦,而且自己还可以客串进来扮演个坏蛋之类的小角色。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fP3XcoqEpKb1pSdEfQWQCZqhl0ibOxGhjFRTMo5nmfkxCgqqVM2SgBCcPFeIZMxmcicF35U7JhVMGzhzUppcQw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5~6岁

此时,孩子可能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同时,父母也应鼓励孩子学习猜谜,甚至由孩子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文字谜语。


7岁

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如果此时大人们能作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当然更是明智之举。


8岁以后

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父母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一种父母对孩子的幽默感做出肯定的表示。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fP3XcoqEpKb1pSdEfQWQCZqhl0ibOxGhsNI0g3N1oex6cvOvWOajU2DbafW5cfySNibT5kibVDoyC4iacwVGBoMJ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幽默感可以这样培养﹌﹌﹌﹌﹌﹌﹌

幽默感30%来自天生的性格,更多的则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孩子的幽默也因人而异,有些孩子较其他的孩子又更幽默些。父母要在生活中让宝宝发现幽默,创造幽默,利用幽默。


★01 幽默要尽早培养


孩子是最富有幽默天性的,他们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最美好的语言。孩子在不会说话走路时,父母就可以用扮鬼脸、做各种夸张的表情、用手绢蒙住脸等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引发他的乐趣。刚开始,孩子可能只是对幽默刺激做出反应,时间久了,他会发出“咯咯”的笑声,甚至模仿这种做法,这可说是幽默的启蒙。


★02 陪孩子一起傻玩

鼓励孩子发展幽默感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玩。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多跟孩子玩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如躲猫猫、挂苹果、“两人三足”、“袋鼠跳”等,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增强亲子感情,而且游戏夸张有趣的肢体动作妙趣横生的失误环节肯定让你和孩子忍俊不禁,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产生幽默感。


★03 用幽默作品来引导

多欣赏幽默作品,可以提高孩子对幽默的领悟力。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讲笑话、谜语、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儿童的词汇。家长可引导孩子们编幽默故事,改编电影、电视剧的情节或添加令人捧腹的结局,来激发孩子的幽默感。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fP3XcoqEpKb1pSdEfQWQCZqhl0ibOxGh5ZM8U5hia7NIjKjpJQwibiaoqhpQW85rTTrKmxBVrhYfnMEGgFvicOFKA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04 营造轻松的生活气氛

当孩子学步摔倒、不小心碰到头时,或做错事情精神沮丧时,可以做个鬼脸,表示没关系;此时他往往会被大人扮的鬼脸逗得破涕为笑。

如孩子哭闹时,父母除了常用的一些安慰手段外,也可以安抚她:“宝宝,你瞧你哭得像小花猫,鼻涕流得像瀑布,多难看啊!”这种诙谐的语言,比起单调的哄逗,不仅使孩子破涕为笑,而且还可以使孩子学会幽默的语言技巧。 


★05 树立用幽默减压的榜样

父母要做一个有童心的父母,给孩子创造幽默的氛围,让他们体验到幽默的快乐。

当你们遇到压力、精神紧张时,一定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利用幽默克服压力的榜样:在争论过程中,时不时插个笑话;在十分尴尬的时候,用一句歇后语;收到要付的账单时,对账单做个鬼脸等。当孩子乐得哈哈大笑时,有幽默感的父母可以比孩子笑得更夸张,从而强化他们的幽默感。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fP3XcoqEpKb1pSdEfQWQCZqhl0ibOxGhmicPxeboJGU3Nb96IolNWtHfLqdnic5SGYzZ4pLCOEgQsrQbBM1rzQg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妈咪Jane金语良言


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幽默,

让他们大声地说笑,

自由地表现幽默,

别忘了给他们一些掌声,

让他们和自己都轻松一下!

本文为作者原创,任何媒体机构转载需授权!

如果喜欢本文可以打赏作者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