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之前曾有媒体找我聊家教问题,我直言不讳地说:“目前让人担忧的是:
家庭教育没有了!
在家, 父母把所有的聚焦放在了三件事上:幼年开发智力,童年强灌知识,少年应试教育。”其实,孩子的成长需要三个方面来支撑: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知识学习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并为学校和社会教育奠定最根本的基石。
通常家庭教育是这样呈现的:
❤家长自身的模范榜样
❤家庭内所特有的情感和沟通模式
❤家庭生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思维和思想产生影响
"最好的开始"也会变调
无论生活优劣,家境好坏,爸妈都想给孩子一个最好的开始,吃用最好,玩具最新,早教趁早,但给孩子这般“最好的开始”,他就会变得最好吗?
“物质永远止于物质,优秀很难靠物质维系,因为优秀是需要许多非物质的沉淀,和非物质的投入。
科学的家庭教育可以从满足孩子五个维度的多种需求开始,从“营养、陪伴、品格、体验、社交”入手,并坚持自己“陪”养,而别随意“托”养,认为孩子小谁看管都过得去。
第一个维度关键词:营养
抓住孩子0~6岁的发育黄金期,给孩子充足的营养,以打好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根基。在此阶段中,孩子长得越快,所需的营养也就越多,一旦出现营养障碍或缺乏,就会造成体格发育和精神发育的迟缓,还会造成认知能力缺损,更有甚者长大后得慢性病的危险也会增高。
第二个维度关键词:陪伴
认识这样一个小学生,聪明漂亮,成绩中上,却是班里的“隐形人”,上课从来不敢举手发言,跟同学说话总低着头支支吾吾。遇上老师提问,她更会急得哭出来。后来才知道,小时候父母把她寄养在亲戚家,她觉得父母不重视她,不疼爱她,所以始终不自信。
“幼小的生命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便会在潜意识中留下平时无法觉知的阴影。哪怕学习再优秀,心里面也总会觉得缺失什么,不拥有别人所拥有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成人后的情绪与其自身长期的经历有关,特别是与婴幼儿时期的经历有关。比如,婴幼儿期第一情感需求是感受安全和信任,通过被触摸和呵护感受到温暖,有了安全感后便学习信任。如婴幼儿时期缺乏亲情抚触,感受不到基本信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难能自信地去独立探索和学习,每当遇到陌生环境,幼时的不安感就会重现,并主宰心灵。
贵州毕节留守儿童的惨案虽是个例,但“失陪”父母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让缺失看护的孩子面临种种难以想象的家庭问题。唯有父母、亲人、老师高质量的陪伴和耐心的引导,才会让孩子感到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帮助孩子产生安全型依恋,然后培育出一份积极的心态来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爱孩子是一份特殊的“工作”,需要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足够的时间,有时会令你疲惫不堪,有时又可能让你感觉枯燥乏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这种陪伴意味着你会更懂孩子,你正在用正确的方法爱他!
第三个维度关键词:品格
一份好智商需要强意志来实现目标,一个远大目标需要一个博大胸怀去发现,而一个博大胸怀恰恰是品格造就的。
❤培养优秀品格要从小,如正义感、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责任心、感恩心和报效心。这些品格可能不会立即让人拥有财富和名誉,但却可以帮助孩子拥有更充实的人生。
❤在孩子长大后,即使实现了自我价值,得到了他人的承认,那也只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层面的追求。如果孩子想有更高的幸福体验,那么他需要具备能力去不断发现更大的追求和寄托,这就是所谓悟到“收”与“授”的真谛。
❤父母是品格“潜教育”的推手,把明善恶,辨是非化入日常生活中去。
“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 你比小孩还要小。
第四个维度关键词:体验
良好品格从家庭熏陶和体验做起。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每个孩子都在体验中开始认知自己的身体,发现手的功能,脚的力量和说话的本能。通过体验这个过程,孩子会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开始操作工具,如拿勺子,夹筷子,用牙刷。这时父母应该多做一件事,就是示范给孩子看需要他去体验的每个动作,步骤,甚至表情和情绪,带领孩子体验未知,以此促进孩子的认知活动,最终促进其心理发展并走向成熟。
第五个维度关键词:社交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性格开朗,人见人爱,但事与愿违,不少孩子却“在家一条龙,在外一条虫”,社交能力极度欠缺。
孩子社交能力的养成需要三方面一起配合下力:
❤
❤
❤
听听这最后的几句话
❤无论你生活在城市或乡村,无论家庭条件优越或拮据,你的孩子都值得拥有一个最好的开始,即你的陪伴和关爱。
❤如果你总是忙着去赚钱,去应酬,去出差,虽然这也没错,而且可能也是你必须为爱而付出的,但改变不了的一个现实是,你将错过一些重要的片段:孩子身体长大长高了,孩子的品格形成了,孩子开始走出家,向往更远的地方了……
❤赚到了,够花了,停下来,慢一步,跟着孩子的步行速度,与他一起领略一番成长的苦恼,长成的快乐。
❤今天你看到的或许是你遗忘了的童年,或许是你从未经历过的那些。
给孩子“最好的开始”
从陪伴做起!
陪孩子一起走过
你损失了点时间
却赚到了更多!
本文为作者原创,任何媒体机构转载需授权!
如果喜欢本文可以打赏作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