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表现出来的这些“怪异”根本上是正常的亲子依恋行为,从广义上来讲,都属于恋物行为的一种,是婴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很正常的心理需求,更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一种阶段式的行为方式。
http://mmbiz.qpic.cn/mmbiz/vfP3XcoqEpJqTR3RXY16v29SLcnFARrEykeAXYgqALKjyLKGc37Iqo9zDeE6a1oHzHCMa9f02Ypd4vNRIp8Bq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1.宝宝只认妈妈:天经地义
当新生儿对新世界缺乏安全感时,TA会对妈妈及带有妈妈感觉的一切产生依恋感,包括声音,体味,样子,抚触和器官等。
2.宝宝就爱用嘴:生理需要
而与生俱来的吮吸欲更会让宝宝贪恋乳头或一切可以替代乳头的物件。所以宝宝需要一个能让TA吮、咬、啃的物件来渡过囗欲敏感期。如你硬是不给,TA自会发明创造,于是小被角、小手指、妈妈的衣衫都会被TA有效地感情利用起来。
3.宝宝就爱自己:心理需要
宝宝除了妈妈,在交到第一个真正的小朋友前,TA需要一个自己的影子做伙伴,给伙伴起名,抱睡,为伙伴讲故事,一起去上厕所去吃饭,甚至去幼儿园,因为TA要对他/她好,因为他/她就是TA自己啊。
如果你要对宝宝好,千万要弄懂你家宝宝“怪异行为”背后的这些小故事。
2.安抚物是母爱的传递
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母爱,但母爱却能通过物品传递到宝宝心里,尤其当妈妈不能陪在宝宝身边时,安抚物品就是宝宝自我安抚的好陪伴。我的2个儿子各有两个好伙伴:大儿子是一只填充小老虎,小儿子喜欢的是由我DIY的“小熊弟弟”,出牙时他们咬啃,入睡时拥着就可以自我陪伴乖乖入睡,不开心时还可以捧着自我安慰。虽然晚上有小熊陪着觉觉,但早上醒来宝宝们照样会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地让我送他们去上学。因为他们明白,妈妈晚上也要睡觉,但妈妈却为宝宝准备了两位好朋友,这是妈妈的用心,更是妈妈的爱的传递。
宝宝恋物≠成人恋物
成人恋物癖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多为成年人,通常始自青春期,而且是把无生命的物品作为“性活动”的对象引起性兴奋。恋物癖几乎都出现在男性身上,所恋物品大都是女性的贴身衣物,如内裤、胸罩之类的东西。与孩子对某一物品的依恋完全是两回事。
TIPS:
与孩子寸步不离并不是伟大的爱!给予成长的空间才是智慧的爱!
应对“怪异行为”4方法
▶
尊重和理解宝宝的“怪异行为”
▶安抚物解决孩子依恋心理
▶给孩子有品质的陪伴
▶培养孩子多元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