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十四课《我家还缺啥》教案

(2012-04-19 09:48:23)
标签:

教案

杂谈

分类: 教案

14、我家还缺啥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八个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八个生字和词语,会用“议论”,“期望”造句。

  2、理解渴望内内容,使学生懂得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要科学文化知识。

  3、能按课文提示给课文分段。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段。

  5、练习仿写一篇短文,记叙一次议论。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   放大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养鱼也需要科学知识,需要专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说说自己家里有电冰箱、彩电、洗衣机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   板书  :14、我家还缺啥

(缺啥:就是缺少什么的意思。)

  二、新授。

   1、让学生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1)让学生看课后我预习要求:读课文,想一想“我家还缺啥”这个问题是谁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我”是怎样回答的。

  查字典自己学习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询问       发愁     议论

   (2)让学生按预习要求预习。

   (3)检查预习效果。

    “我家还缺啥”这个问题是爸爸在想买完家里所需的东西后提出来的,“我说我家缺啥知识,缺少一个养鱼专家。”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不添字漏字。

   4、按下面的大意把课文分成三段。

   (1)“我”家买了电冰箱,给生活带来了方便。

   (2)从付电费引起的议论。

   (3)爸爸问:“你们要的东西都买齐了,咱家还缺啥?”我“作了劝驾满意的回答。

   5、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给课文分段。

   6、指名按分的段读课文。

   7、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让学生读课文。

   (2)让学生说说第一段讲了什么。(讲“我“家买了电冰箱,给生活带来了方便。)

   (3)让小说边读边思考:“我“家买了一台冰箱,使小小的渔村轰动了。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教师指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句子,理解意思。)

      电冰箱为我家带来了哪些方便?(学生自己找出句子说说)

   (4)理解内容。“吃在嘴里,甜在心上”是说吃到自己制作的棒冰,心里很高兴。

“希奇”一词说明在当时的渔村里,电冰箱还很少有。

“有……有……也有……”可见看出渔民都准备买了  看出人民的生活富裕了。

   (5)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课文分了段并重点学习了第一段,讲了“我” 家买了电冰箱,给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那由于电冰箱又引出了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课后读课文。

  五、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

   2、流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让学生说说:“我”家有电冰箱,小小的渔村轰动了,从哪写语句看出来?

     (2)电冰箱给“我”家带来哪些方便?

  二、新授。

   教学第二段(第3━9自然段)

   1、让学生读课文第二段。

   2、让学生思考:

   (1)有了电冰箱,电费增加了,引发了家里的议论,每个人是怎样说的?(妈妈说把冰箱卖了买洗衣机,弟弟说买彩电,“我”说买录音机。)

   (2)议论的结果怎么样?(议论的结果:电冰箱不卖了,别的一样一样买。)

   (3)爸爸为什么都答应买了呢?哪来那么多钱?(爸爸说:“今年鱼塘搞承包,搞得好,到年底,一个男劳动力的收入可能超过五千元。这不是有钱了吗?”)

   3、让学生结合挂图理解内容,特别是理解第八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爸爸的话含有对“承包”这项政策的赞扬,也说明生产搞上去,收入就会增加,购买各种家电的愿望就能实现,生活就会更幸福。因此“越说越高兴”。)

   4、指导学生读这一段。

   5、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讲有了电冰箱,电费增加了,在家里引起的议论。

   6、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读第二段,说说:大家是怎样议论的?议论的结果怎么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二段,讲了有了电冰箱,电费增加了,在家中引发的议论,议论的结果:电冰箱不卖了,别的一样一样的买。

  五、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我”家买了电冰箱,给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2、让学生说说由付电费引起哪些议论,结果怎么样?

  二、新授。

   教学第三段(第10━1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

   2、让学生边读边讨论:“我”家还缺啥“这个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我“是怎样回答的。(这个问题是爸爸在我们想买的东西都买齐的情况下提出俩的。我说那时“我”家缺少知识、缺少一个养鱼专家。)

   3、结合挂图,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讲爸爸在东西都买齐是情况下提出那时咱家还缺啥的问题,这是因为爸爸在劳动致富、承包鱼塘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科学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感到自己只读过小学,文化水平低,殷切希望子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爸爸的期望还表现在启发月红的一段谈话中和他的目光中。月红在爸爸的教育下,终于说出让父母满意的答案。从月红的回答中看出,她已经懂得养鱼也需要科学知识,需要专家。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让学生烁烁或这一段的主要意思。(讲爸爸提出要买的东西“置齐了”,“到那时咱家还缺啥”的问题。)

   6、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7、指导学生有表情、流畅地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有表情、流畅地朗读课文,回答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第三段,讲了爸爸提出要买的东西都买齐了,到那时咱家还缺啥的问题时,我回答是缺少知识和一个养鱼专家,其实,我们无论将来参加什么工作,都需要知识,同学们要趁现在多学知识啊。

  五、作业。

练习背诵第三段(第10━14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我”家买了一台电冰箱,使小小的渔村轰动了。从渴望呢的哪些语句看出来?

   2、吃晚饭的时候,爸爸为什么越说越高兴了?

   3、为什么“听了我的话,爸爸笑了,妈妈也笑了”?

  二、指导学生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三段。

  三、做课后部分练习。

   1、选词填空,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买  

   (1)妈妈的意思是把电冰箱(   )了,(   )别的东西。

   (2)大家议论的结果:电冰箱不(   )了,别的东西一样一样(    )。

          泛        

   (1)几杯酒下肚,爸爸的脸上(   )着红光,越说越高兴。

   (2)弟弟(    )着眼睛看着我。

    (让系说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小结)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冰箱里装满了肉哇  菜啊  还有爸爸爱喝的啤酒  弟弟喜欢喝的冷饮

   (2)我心里一动  脱口而出  缺少知识  缺少一个养鱼专家

   ①让学生读句子后,独立完成。

   ②教师巡视后小结。

   ③让学生读加标点的句子。

   3、用下面的词造句。

   议论……

   期望……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两个词语的句子,体会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及用法。

   (2)指导学生造句。

   (3)让学生写好句子。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仿照划分的课文第二段,写一篇短文,记叙在家里或班级里的一次议论。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第二段,体会这一段的写法。

   (如:第二段清楚地写了“议论”是在什么地方,哪些人参加了。议论是什么,过程怎么样,议论的结果是什么。)

   2、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家里或班级里的一次议论来写。

   如:

最近班级负责的清洁区,老是扫不干净。今天早上陈老师和同学们就这件事展开了议论。有的说:“让负责的同学每人各扫一天,拿天不干净就找谁负责一周。”有的说:“安排多人负责。”有的说:“每天有人负责检查。”

议论的结果是:把清洁区分成两块,责任到人,东边一块有刘洋负责,西边一块有沃佳乐负责。各人随时维护清洁区的卫生。

板书设计:

                   14、咱家还缺啥

         我家买了电冰箱,给生活带来了方便

         付电费引起讨论

         东西都买齐了咱家还缺啥  我做了全家最满意的回答

教学后记:

   本课语言和口语很接近,上课时我让学生多读,同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