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画杨桃
教学内容:学习四个生字词语,正确理解课文句子意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词语,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3、学习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仿写短文,叙述一次老师对同学的教育。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中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画杨桃的事例,知道用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的道理,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让学生感受从不同角度看到苹果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文中的第一幅图,告诉学生图上是一只杨桃从两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师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板书:10、画杨桃
二、新授。
1、让学生读课后的预习要求,按要求预习课文。
(1)让学生读课后的预习要求:默读课文,想想父亲和老师是怎样教“我”画画的。
查字典自己学习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审视
嘻嘻
熟悉
教诲
(2)让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预习效果。
父亲和老师是这样教“我”画画的:看一样东西,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理解词意。
审视:仔细看。
嘻嘻:形容笑的声音。 熟悉:知道得清楚。
教诲:教育、诱导。
2、出示放大课文,教师范读。
3、让学生按要求读课文,读通、读懂、不添字漏字。
4、指名读课文。
5、让学生读课文思考:
(1)“我”开始画杨桃的时候,父亲是怎样要求的?
(2)图画课上。
,“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看了“我”画的杨桃反应怎么样?
(3)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是怎样教育我同学的?
6、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父亲怎样教“我画”杨桃。
第二段(第2到18自然段):讲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第三段(第19自然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7、让学生分段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读课文,回答“思考.练习”中的第一题中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分段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默写生字词语:
教诲
熟悉
审视
叮嘱
2、让学生说说课文可以分几段及每段的段落大意。
二、新授。
1、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读课后思考题并讨论:
“我”开始学画的时候,父亲是怎样要求的?(爸爸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3)帮助学生理解爸爸说的话。
“叮嘱”是再三提醒、嘱咐。“想当然”,是指不顾看到的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做事情。“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就是画的和看到的不一样。
父亲经常这样叮嘱“我”的那句话有两层意思:画画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做和不应该怎么做。
(4)让学生读这一段。
(5)让学生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讲父亲怎样教“我”画画。)
2、教学第二段。(第2到18自然段)
(1)让学生读。
(2)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的?同学们看了“我”的画反应怎么样?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是怎样教育同学们的?
(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同学们看了“我”画的画都哈哈大笑。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首先走到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接着请觉得好笑的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讲桌上的杨桃,让他们说说从这个角度去看,杨桃像什么最后老师启发学生从中懂得一个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事物,看到的是不同的样子。)
(3)让学生读老师和颜悦色地讲的那段话,说说一共有几句,这几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再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①让学生读那段话,思考以上的问题。
②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小结:
共有5句,可分两层意思。
前4句是讲该怎样看别人画画,“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第5句,也就是最后一句话讲自己应该怎样画:”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就画成什么样子“。这句话包含着实事求是是科学的思想方法。
(4)让学生朗读这一段。
(5)学生齐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朗读一、二段。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思考:
“我“开始画杨桃的时候,父亲是怎样要求”我“的?
2、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同学们看了有什么反应?
3、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是怎样教育同学们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段,讲了父亲教“我”怎样画画及图画课上“我”画杨桃发生的事。我们懂得了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五、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1、”开始学画的时候,父亲是怎样要求的?
2、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同学们看了“我”画,反应怎么样?
3、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是怎样教育同学们的?
二、让学生读最后一段并理解内容。
1、生齐读这一段。
2、指导学生理解这一段。
讲父亲和老师说的话,对“我”一辈子都有帮助、有好处。
“受用”得到好处。“一生受用”对一辈子有好处。
3、让学生说说父亲和老师说的什么话使“我”一生受用。
“
画画时,看到的是什么就画什么。”
4、让学生说说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三、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作业。
写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让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开始学画画的时候,父亲是怎样教“我”的?
2、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看了“我”的画,反应怎么样?
3、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是怎样教育同学们的?
三、做课后部分练习题。
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1)老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2)“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回答。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①带领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及体会其中所表达的语气。
②让学生看看这几句话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最常见的基本表达方式,要用冒号、引号。第二句是将说的话用引号表示在前,说说放在后,不用冒号。第三句是在承接上文,明确对话双方的情况下,两句并列的对话,不点出对话者,也不用冒号。
2、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叮嘱
审视
教诲
轮流
相似
熟悉
受用
严肃
和颜悦色
(1)让学生读词语。
(2)指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指导学生造句。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仿照本课中老师教育同学的那部分,写一篇短文,叙述一次老师对同学的教育。
1、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启发学生确定写“哪一次”老师对同学的教育。即确定“写什么”。
3、指导学生思考“怎样写”
可以先写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
接着写老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最后了写经过老师的教育,自己和同学的反应和想法。
如:
上课了,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读书,***一会回头望,一会儿向窗外看,接着又玩弄铅笔和尺子。老师看见了,对***说:“你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说:“我不想读书,只想玩。”老师耐心地教育他:“你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吗?现在不好好学习知识,长大了哥哥子都没有,再加上你是聋哑人,那就更困难了。你懂吗?”***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接着
翻开书本读起书来。
板书设计:
10、画杨桃
父亲教我怎样画杨桃
画杨桃
图画课上发生的事情
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情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情的经过领悟其中的道理的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