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向反对看电视,这样躺着看电视就更不好了,而且还是躺着,一边吃早餐,一边看电视。这就是我周末一早到姥姥家时看到的情景。其实姥姥是非常反对她躺着吃东西的,可能是因为在厨房忙,所以被芊芊钻了空子。在奶奶家时,有时会躺在奶奶的腿上吃饭,她知道谁好欺负,在姥姥家她基本上不会这样做。每次躺着吃东西,我都要让她坐起来,提醒之后依然不理睬我的话,我就开始数1、2、3,目前还管用,通常我数到2的时候,芊芊就会爬起来)
芊芊独自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哭了好几次,之后的三天早上送进去的时候哭,然后就不哭了,接的时候也挺开心的,第五天开始就不哭了。第五天的早上,芊芊对姥姥说:我不哭了,哭也没有用,姥姥也不会回来的。后来的这几天也一直没有哭,都是开心地去幼儿园。用菲妈的话说就是:认清形势了。
我也才明白,芊芊第一天哭是因为突然没有亲人陪伴所以害怕所以哭,而之后的三天只有姥姥早上送她的时候才会哭,就是因为想让姥姥心疼她然后带她回家。不过,姥姥一直很坚定,芊芊看哭也没用,也就不再哭了。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芊芊看到茶几上的奶粉桶,打开就要吃,我们不允许,她还是坚持,我说那只能蘸一点儿桶边上的吃,她不同意,非要盛一大勺。这时姥姥给我使眼色,说不能让她吃。于是我抱起奶粉桶就走,放到了芊芊够不到的地方。芊芊委屈地大哭,喊着:我就蘸一点儿!我就蘸一点儿!我抱起她,告诉她:来不及了,刚才让你蘸一点儿,你不同意,现在收起来了,不能给你了。芊芊哭得更厉害了。我依旧抱着她,说:哭也没有用,你好好想想你做得对吗?奶粉是这么吃的吗?芊芊还在哭,我就那样一直抱着她,平静地说:你要是难过,就先哭一会儿吧,然后自己想想做得对不对,好吗?很快,芊芊就不哭了,抱着我说:妈妈,我不是想吃奶粉,我就是不想你走。我使劲儿抱了抱她,安抚她:妈妈这不是抱着你呢嘛,妈妈不走。这件事情之后,我想,或许这就是坚持的好处。
有一次全家去超市,给芊芊拿了一盒橙汁,芊芊当时就想打开喝,我刚要把吸管给她,芊爸就制止了,说:交完钱才能喝。并且告诉我要学会这些规矩。芊芊哼唧了几声,看爸爸妈妈坚持没有给她,她也就不再哼唧了,只是一直催促我们去交钱。呵呵~
幼儿园的事情过后,我更加意识到,或许我们以前都对芊芊过于迁就了。比如说,第一次她哭闹着不想在奶奶家过夜,我们就把她接回了姥姥家,从此就很难再让她在奶奶家过夜;比如说,我们要出去办事儿,让她跟着爷爷奶奶玩儿,她不愿意,我每次都不忍心看她难过,所以都会留下来,结果就是每次我们要出去办事儿,都出不去,要么先要把她送回姥姥家,要么就不出去了。现在想想,如果第一次我们就告诉她爸爸妈妈必须出门办事,可能她也会和爷爷奶奶玩儿得挺开心的。可是一旦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模式,就很难改变了,她知道只要她哭闹,我们就会留下来陪着她。
我是一个挺喜欢迁就女儿的妈妈,总觉得没有什么原则性的事情,不妨随她的意愿去做。因此芊芊姥姥和芊爸都说我太惯着孩子。之所以我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限制得太多,所以现在脑筋僵硬,毫无创造力,做什么事情都是按部就班的,毫无生趣。
如此看来,这还是一个把握度的问题。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是爸爸妈妈在育儿路上必须学会的。
现在很会讨价还价,你要是说“再玩儿五分钟”,她就会说“六分钟”,最近学会了“9”,所以,当我说摘三片树叶时,她用手比划着“9”说:“九片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