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静
图:张超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组委会
编辑:卜昌炯
王唯一
深圳,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在中国,它是可与北京、上海和广州比肩的一线城市。

来自创盟国际的袁烽的作品《风塔之城》。人机互动如今已经成为城市更新与发展的趋势,预制技术以及建筑构件的现场组装也给传统的建筑行业带来了惊人的效率和精度。机器人智慧建造必将从工业流水线拓展到城市车间。该项目以“世界工厂”蛇口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技术和机器人建造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对于一个只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城市来说,深圳发展得足够快,也变得足够大。
“城市,并不是越大越好。”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注)策展人艾伦·贝斯奇(Aaron
Betsky)对《博客天下》说。

艺术家Charlie
Koolhaas的摄影作品《重返珠三角》。作者2005到2011年间住在广州,并参加了2007年深圳双年展的工作。他拍摄的照片记录了珠三角历经剧烈转变时刻的面貌,以及当地人所发明的极为独特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的鸿爪片刻
“我们的城市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建筑,现在要做的不再是单纯地扩张或推倒重建,而是要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城市资源。”作为国际著名建筑师和策展人,贝斯奇的看法代表了当今建筑界对城市发展的再思考和再认识,他的理念正逐渐成为人们对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共识。

来自WISE建筑师事务所的张永澈和全淑姬的作品《重回原点的城市》。本展览装置的结构采用了双年展场馆的厂房形式,基本由多层楼板及其间支撑的柱体构成。该装置的意象是成为一种即时而复兴的城市化,并通过日常物品的使用唤醒城市记忆
为了筹备本届双年展,贝斯奇这两年没少来深圳。说起这座城市,他的言语中充满感情:“深圳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它的人文历史和建筑特点,还是这个城市的颜色、气味,甚至包括它存在的问题,都深深把我吸引。”

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历史保护研究生院北京建筑中心,以及亚洲超级城市实验室的Jeffrey Johnson、Stephen
Chou、Jiteng Yang等人的作品《珠三角的超级街区城市化》。超级街区是具有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意义的空间工具,处于建筑和城市两种尺度之间,深刻地改变了珠三角的城市景观
刘珩是本届双年展4名策展人团队里的唯一女性,她对深圳的感情更深。作为珠三角的土著,她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家乡创立了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NODE),以一个建筑师的身份参与了深圳的建设,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国所有的新事物都从深圳起家,这里是未来的试验场。”这是她对深圳城市特质的概括。

来自中山大学的冯原的作品《富贵建筑学》。顾名思义,富贵建筑学是把建筑看成为社会经济等级体系的一种表达形式。除了政治经济的条件之外,富贵建筑学必然关涉文化选择——在何种条件下,符号表征形式得以演进和变异,是富贵建筑学将要讨论的重要内容
“不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就理解不了它的现在,更罔谈规划其未来。”杜鹃说。她是香港大学的教授,长期从事深圳发展史的研究。她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很多问题,诸如城中村现象,就很容易搞清楚了。

来自Rural Urban Framework建筑事务所的Joshua Bolchover和John
Lin的作品《乡村的改造和进化》。村庄在珠三角过去40多年的大发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从主动由农业向工业转型的先进村,到通过密集楼房促进居民迁移的城中村,村庄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结构单元
“深圳这儿原来是水乡,人们在这里种桑养蚕,过着渔樵耕读的生活。但伴随着城市化,这些早已成为历史。”参展人Walter说。他用许多缫丝形状的白色网袋包裹着养着活鲤鱼的鱼缸,参差不齐地吊在半空,在一楼的展览大厅里很是扎眼,参观他们作品的访客也是络绎不绝。“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有水、有鱼、有蚕茧的表现形式,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过往。”

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Emanuel Christ和Christoph
Gantenbein的作品《香港类型学》。与20世纪正统现代城市布局相比,香港驳斥了现代建筑师的工具无法实现优雅风格的偏见。相反,香港这座城市的某些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未来城市的范例:高密度、城市化、城市景观引人入胜
这位来自西班牙的建筑师,站在堆满废旧电脑、玩具及其他旧物的书架前,认真地对我阐释他们作品的意义:“我们把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甚至丢弃的东西,收集过来,通过这种形式予以展现,给人们的视觉造成冲击,从而促使人们反思,原来认为是垃圾或者不屑一顾的东西,其实还是有着它们的价值的。城市也是如此,很多方面被我们忽视了,经过重新认识后,可以发掘出许多新的功用来。这也是我们这次展会把主题定为‘城市原点’的意义所在。”

来自国际新城研究中心的Linda
Vlassenrood的作品《火热大浪2.0》。该项目与2013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上组织的“大浪热”活动为同一系列,是国际新城研究中心在深圳的“新新城”国际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主要探讨的议题是城市干预活动
过去十几年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举世瞩目,深圳的发展速度更是令人咂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直观地诠释了“深圳速度”。但伴随着激进的城市化进程,许多问题也渐次显露,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城市的定位、功能和发展前景。
“中国现在这样的城市扩张速度是不可持续的,应该很快就会终结。但我看好深圳,因为这里有足够多的东西能够支撑它的发展。”贝斯奇说。
*注: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是由深圳市政府主办的以“城市\建筑”为固定主题的国际双年展。从2005年的第一届算起,至今已经走过10年。
本届双年展以“城市原点”(Re-living the City)为主题,倡导对现有城市和建筑进行再思考和再想象。
本届双年展于2015年12月4日至2016年2月28日在深圳蛇口原大成面粉厂旧址举办,其间对公众免费开放。
文章首发于《博客天下》210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