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与一亿少年派的四年漂流

标签:
杂谈 |
本文刊于第109期—名利场
译 汽车大师
杨•马泰尔(Yann
Martel)的原著小说被外界认为完全不可能被改编成电影。在李安接手之后没多久,福克斯2000(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的主席伊丽莎白•盖伯勒接到过总部通知,决定收回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投资,因为总部经过评估,认为这个项目风险太高,何况所有跟水有关的电影向来背有超支的恶名。
伊丽莎白只能打电话给远在台湾拍片的李安,“我以为他听到这个消息会很伤心,没想到他跟我说立即搭飞机来洛杉矶,要知道在台湾那是午夜时分。第二天一早李安居然就出现在我的办公室,我们一起见了汤姆•罗斯曼和吉姆•纳布利斯(福克斯公司的两位董事会主席)。”李安把在台湾拍好的一些片段镜头放给大家看,两位主席没等看完就又动心了,“他们说要是李安可以削减点预算,那么福布斯将继续投资”。
预算从1.5亿美元减到1亿美元,58岁的李安继续飞回台湾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来他说:“这是我拍过最艰难的电影,前后花了我四年时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编剧大卫•麦基那时已经快绝望了,他为不同的导演写过无数剧本,直到李安的出现。“我在睡梦中接到经纪人的电话,说李安想拍这片子。能跟世上最牛的导演合作,我甚至以为自己当时正在做春梦。”
大卫•麦基跟李安开始商量该怎么讲这个故事。几天后,大卫•麦基无意间发现,有个叫斯蒂芬•卡拉汉的家伙在海上漂流过76天,并且把这段经历写成了纪实体小说《Adrift》。李安马上赶去斯蒂芬•卡拉汉家里拜访,一帮人坐在客厅聊天。大卫•麦基说:“李安突然提出建议,说大家应该乘坐救生艇去海上待几个钟头。我觉得这主意烂透了,所以偷偷告诉斯蒂芬千万别答应,但这家伙被李安说服了。”
接着就出现了比尔在文章开头描述的场景,不过跟比尔被吓得魂飞魄散不同,大卫•麦基说:“我不想再提那段经历,我只记得我当时他妈的快冻死了。”
蜘蛛侠的扮演者托比•马奎尔一开始出现在演员名单中,而且他也跟着剧组拍了很久的戏。但拍到一半时,李安觉得戏里有个大明星很突兀,他用一个不知名的演员换掉了托比•马奎尔。至今李安还抱着感激的心情,“托比真是个好人,他没有说过一句怨言。”
为了主角少年派,李安在印度发布招聘广告,共找了三千多个小孩。17岁的苏拉•沙玛本是陪兄弟来面试,结果他自己入选了。这个桥段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但你只能说命运有时候就是很狗血。
因为整部片子是按照正叙的方式拍摄,苏拉•沙玛面临的挑战是体重问题。开拍前他每天疯狂地吃各种食物,从饺子到面条再到巧克力酱面包圈。然后就是在拍摄过程中进行痛苦地减肥,“我每天只能吃生菜,幸运的话能得到一点点金枪鱼。”苏拉•沙玛现在印度一间大学攻读哲学,他说自己没有加入演艺圈的计划。他第一次完整地看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在纽约电影节,“我惊呆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拍电影时,出现在我身边的全是蓝幕,而成片看起来太美了。”
电影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台湾拍摄的,台中市政府把一个废弃的机场改建成巨大的水池。拍过《纳尼亚战记》的比尔•威斯汀豪弗收集了几百个小时的老虎视频,以便用CG技术完美复制它们的表情动作。
但电影中还是有24个镜头动用了四头真正的老虎,制作指导大卫•葛罗普曼(David
Gropman)承认,这些老虎不怎么听话,拍摄过程极不顺利,搞得大家都很恼火。但没有人敢对老虎发脾气,李安说:“它们住的是五星级酒店套房,经常有各个国家的动物保护组织派人来现场视察,我们也要三天两头写报告向这些组织汇报。说实话,它们在剧组里享受到了最高待遇,比任何人都高级。”
这些动物算是紧张摄制期的调味剂,还不是最困难的部分,监制吉尔•内特尔认为最难拍的是水上戏份,“我入行三十年,从没遇到过拍戏比蜗牛还慢的情况,但这次终于见识到了。”但值得他骄傲的是,在好莱坞从来没有哪部水戏电影能做到不超支不超时,“我们做到了”。
李安补充说:“当时觉得很多日子都过得糟透了,一整天都拍不了一个镜头,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但现在想起来,这些都是很美好的经历。”在他看来,这是一趟关于生命哲学的漂流旅程,“人为什么要相信故事?为什么要有信仰?为什么要去相信一些没办法证实的东西?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至于3D技术,李安认为这只是辅助手段,“当初彩色电影出来时,大家觉得黑白片比较严肃,彩色电影就是哗众取宠。我想3D大概也是这样,刚出来大家觉得是噱头。但当它变得轻巧成熟了,就会慢慢被人们接受。”
来源:http://ethermetic.com/archives/3189
原载《好莱坞记者杂志》 作者:Pamela McClin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