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刊于第109期—专题
本刊记者
刘烨参演《王的盛宴》是冲着那个被他“害过”两次的陆川来的。
陆川拍《可可西里》时找过刘烨,刘烨怕高原反应,拒绝了;后来拍《南京!南京!》时,因为强烈的民族情结,再加上档期原因,刘烨提前离开,陆川不得不大调电影结构;《王的盛宴》,陆川又找到刘烨,刘烨大为感动,表示绝对跟到最后。
“你害了人一次、拒绝人一次,按说应该老死不相往来了,嘿,哥们又找我。”
刘烨盘腿靠在沙发上解释参演的原因。刘烨问陆川为什么还找他,陆川说看过他在《琥珀》中的表演,有一场戏,刘烨跟所有人讲一个事,感觉他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压了回去。“就比如我现在那种架势,他特别喜欢。”刘烨笑着比划。
尽管是冲着陆川而来,但在随后的拍摄中,刘烨发现角色的魅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陆川的吸引力。“之前觉得项羽是一个悲剧英雄,特别完美,以死来结束自己的人都很完美,但后来发现刘邦的悲剧性其实也不比项羽差,就越来越喜欢刘邦了。刘邦其实也是一个英雄,尽管和项羽那种理想主义的英雄有所不同。”
对于刘烨来说,这是一次新鲜的经历。多年来虽然角色类型不断变化,从《蓝宇》、《紫蝴蝶》的阴郁到《血色浪漫》的放荡不羁,再到《硬汉》的硬汉形象……唯一没有涉及的角色就是皇帝。
“皇上我一直想演,一直也不太愿意演。”他描述一种纠结的心态,“你出来往这一坐,别人全都跪倒一片,满足自己那种牛逼心态,其实挺对不起其他演员的。”
刘烨说曾经有个主持人跟他讨论过观众的虐待心理,“就看把人弄得多惨,大家就高兴了”。他觉得演皇上也是这感觉,“我知道那种过程特过瘾,每天去背着手,旁边都跪着,其实虐待心理在发酵,这种东西挺恶劣的,越来越膨胀,越来越爽……有点抗拒这个东西”。
刘烨自信戏演得好,可是最初并没有很快抓住刘邦这个人物的灵魂。
“有一天,有一场戏是我一转身冲兄弟们笑了一下,陆川说:‘烨子,你这个感觉也太善良了啊。能不能臭流氓一点?’”后来俩人跟历史顾问聊,得出的结论是,刘邦是个草莽英雄,嗜酒好色,这是有历史记载的,所以流氓一点比较符合人物特点。那天之后,刘烨的表演就豁然开朗,“就跟土匪一样,一看就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那种”。
刘烨理解,“他特别好酒,爱漂亮女人,但是也有带着兄弟们打江山那劲,虽然打过一百次败仗,还能有一群兄弟跟着他,他一定有他大气的一面,有他的人格魅力,能够笼络人心。他能最后得江山肯定不是那么简单”。
刘烨一直强调作为一个专业演员不能入戏太深,但显然塑造刘邦时很难抽离,他体会着刘邦的孤独、恐惧,触碰到了刘邦的野心。刘烨至今都能清楚地记得每个场景,甚至谈至高兴处还会给记者表演一段。
“杀青的那一场戏,早上草原就下起雨夹雪,气温降到零下,刘邦在军寨上怒吼,雨雪直接随风灌进我的嗓子里,秦岚在满是雪水的泥地里边哭边爬,来回拍几次,脸上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雪水,我们都冻得说不出话来。”刘烨说。
他体会到在每一个阶段刘邦的得失都是成比例的,“在我眼里现在他更真实了,之所以刘邦能走到万人之上的位置,心胸必然是开阔的,或许他有很多算计,但其实都是表象。人生在世,舍得二字,有舍才有得,他选了他要的,而面对随之而来的内心痛苦,他选择了接受,而不是忍受”。
刘烨说,当他在片场被呼为“刘邦”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个志有所为的男人,其实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选择的就是一条成王败寇、万骨皆枯的不归路。
在刘烨看来,刘邦当上皇帝或许是一种命运,他不是项羽,他是一个屌丝,他的一生都在为生存而战,直到进了秦王宫,成王的命运一下注定了,换句话说,秦王宫激活了他内心的欲望。如果没有去秦王宫,刘邦不会向往那样奢靡的生活,也不会对权力产生强烈的欲望。“能当皇帝的人一定有无限贪婪,足够贪婪才可以成大事,能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足够贪婪。”
在影片中,刘烨出演了一场裸戏,刘邦进了秦王宫后宫就Hold不住了,“当时项羽的部队已经逼近了,但是刘邦还在跟后宫的妃子玩。当时陆川问我能不能露屁股,我思想斗争了一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