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的名字能代替京骂

(2012-04-20 10:26:16)
标签:

杂谈

本文刊于《博客天下》第87期——人物
蔡亚林
谁的名字能代替京骂
11/12赛季CBA总决赛第5场,全场球迷高喊“换苏伟”,场下苏伟神情落寞。

    3月30日晚,北京城显得格外热闹。在城西的五棵松体育馆,北京金隅获得了首都历史上的第一个CBA总冠军,比赛结束的一刻,五棵松响起了前所未有的欢呼声,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口号萦绕在场馆上空,那就是“换苏伟”。
    这个因广东宏远队中锋苏伟变种而来的攻击性口号,不仅贯穿总决赛始终,还蔓延到了20公里外的工人体育场。在同时进行的一场比赛中,北京国安同样在6万人 齐声喊出的“换苏伟”中完胜死敌天津泰达,不仅如此,在此后国安队的亚冠比赛中,甚至是大连阿尔滨与江苏舜天的主场,“换苏伟”的声浪都响彻云霄,苏伟, 也以这样的方式变成了中国体坛的新“神将”。
    口号的来源则是一条北京队可能将因“京骂”丢失主场的消息,在这则新闻报道出炉后,北京的媒体和球迷开始发出杜绝京骂的倡议,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比赛开始后,取代“京骂”的居然会是“换苏伟”。
    这个直接针对球员本人的口号,极大地打击了苏伟在球场上的自信,在随后的比赛中,他被放到了替补席,直到北京队夺冠的那一刻,他仍然坐在球队的板凳上,陪伴他的则是整个系列赛中都不绝于耳的那句“换苏伟”。
    从北京铩羽而归,苏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远赴丽江疗伤。几天后,他出现在了杜锋的退役比赛中,当晚,他将自己与杜锋的一张合照传上了微博,照片中的他笑容满面,似乎已经摆脱了此番遭遇带来的阴影。
    如果你看过《灌篮高手》,一定会对樱木花道的故事了如指掌,而苏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半路出家,却励志非常。
    2003年初,广东青年队正在训练,教练张镇民在门口发现了一个黑黑的孩子,这个身高接近2米的孩子主动地跟张镇民打了一个招呼,然后说“我想打球”。但张镇民很快发现,这个孩子虽然身高过人,却是一个没有任何篮球基础的门外汉。
    这个孩子就是苏伟,当时的他还是广东竹料赛艇基地引入的赛艇运动员,但过高的身材却导致他无法再从事这项运动。在苏伟的请求下,张镇民带着他拍了一张骨龄 片。“我一看骨龄片就很惊讶,比易建联的还漂亮,肯定能长到2米10以上。”就这样,张镇民凭着自己的经验将这个“好苗子”带到了广东青年队。
    过人的身体素质并不是成功的全部。由于转入篮球队时已经超过了14岁,苏伟的基础技术显得十分粗糙,广东队也只能安排他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深知自身问题的苏伟迅速成为全队训练最为刻苦的人。
    尽管一直用尽全力,但技术上的短板仍是苏伟的最大劣势,尤其是投篮,很多绝对的机会球他都没法“放”入篮筐,因此,他被东莞的球迷嘘过很长一段时间,遭到的嘲讽也不计其数。
    可这并没有影响苏伟的心境,他依然坚持着把球一次次地投向篮筐,久而久之,东莞球迷把苏伟的投篮当成了娱乐项目,每当他命中一次,球场内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这样的环境下,苏伟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善于自嘲的人。一次在机场乘坐摆渡车,苏伟发现所有的位置都被队友所占,他便玩笑道:“怎么都不给残疾人让个座啊?”一边问,他一边扭头向王仕鹏说:“你说我这巨人症,算不算残疾啊?”
    苏伟也并不算是第一个有此经历的运动员,早在几年前,李毅便因“护球像亨利”成为数十万球迷调侃的对象,但如今,李毅已是拥有万千粉丝的草根符号,与他有 关的“帝吧”更是成为了诸多流行词汇的发源地。与之相比,23岁的苏伟面前还有伦敦奥运会这个证明自己的绝好舞台,挺过了这关,等待他的也许就是一个豁然 开朗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