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货币高于王权

(2012-07-25 22:15:19)
标签:

货币高于王权

文化

货币高于王权

货币高于王权
             南宋会子铜板

 

近代化的先机,起于解放人欲,而人欲的解放,有待于货币经济。

人欲在货币经济里,如鱼得水,货币表达人欲,使人欲有了合法形式,这在学理上,如朱熹言,都是功利。不过,货币本该自由流通,却总被超经济的权力强制阻遏,正如属于自由意志的人欲,在中国总得屈从于道德天理,二者都难以在政治上成长为真正的国力。

货币经济是险滩,闯过去了,便是近代化,闯过不去,很可能就要翻船。

因此,司马光主张节俭,他认为,就王权而言,过自然经济的小日子最安全。而王安石变法,是以国家主义的方式开辟财源,虽然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但他闯了货币经济的险滩,将王权推到了近代化的浪尖。

从王安石变法到张居正改革,中国的王权主义,虽然走了一条货币经济的不归路,但走到本币制,都停住了脚步。市场经济的原则,到头来,还得听命于王权,本该自由流通的货币,最终,还得服从圣旨,货币经济还得服从中央集权的财政政策,而近代化追求的是“货币高于王权”。

由此可见,南宋和晚明,离近代化还很远,南宋钱荒,晚明白银流失,都使王权在货币经济的险滩上翻了船。繁荣的锦簇花团,令异族垂涎,他们驱马南下,围猎中原,打断了近代化进程。宋明两代闯关,最后,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货币经济虽然走向近代化,却被王权阻断。

如果没有异族入侵,所谓“近代化”,就能从王权里面走出来吗?

即使被打断了,不是一两百年后,还会再来一次吗?从宋到明,从明到清,不正是如此吗?康乾盛世后,同光中兴时,不是兴起了一场规模更大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吗?

这次运动,虽非自发,而是从西方文明来,可结果还是被王权掌握了。

不过,运动也使王权动摇,终于有一位皇帝站出来,像电影人那样高喊:向我开炮!他就是光绪帝,并非演戏,欲以立宪救赎帝制,为此,他当了第一个真正建立本币制的皇帝。

此举,前所未有,后来迥异,如今,我们还不是又回到了宋代皇帝最喜欢的纸币,不仅因为纸币能更方便的带动货币经济,更由于纸币能将民众导入统治者的信用体系,能集中体现由统治者主导的国家意志,并在分享国家信用的同时,让每一个使用者都失去自身独立的信用价值。

而民主制的根柢,在货币经济里,就是作为公民的个体自身所具有的独立的信用价值。有了独立价值,谁敢说我们作为个体都是渺小的?谁敢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来抹煞个体权利?

叶适早在南宋时,就已提出本币制的问题,结果是,本币未立,反而被王权用“末币驱逐了本币”。实际上,王权早已包揽了本币,要于王权之外,去建立本币,无异于与虎谋皮。

明朝以后,中国虽然进入白银时代,但用的还是银两,而非银币。为什么不用银币?说到底,就是不想搞银本位,因为银两还有个成色的问题,更何况碎银子怎能作本币?

铸钱与铸币有所不同,铸钱有眼,所谓天圆地方,方孔即钱眼。

王权坐在钱眼里,顺风顺水,一旦钱眼被封,就阴阳不顺,五行不通。

中国历史上,真正搞本币的,惟有光绪。光绪把钱眼封了,铸了银币和铜币,没了钱眼,王权向何处去?本币立,王权就得退出流通领域,光绪通宝发行,几乎就成了清朝灭亡的序局。

有人说光绪帝铸币,坏了帝王家的风水,就像北宋遗老将北宋灭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一样,晚清遗老则将清朝的灭亡归咎于戊戌变法,而光绪通宝,则被他们拿来诉说亡国的故事了。

《财智生活》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2年07月16日
后一篇:锦绣国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