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的阳台阅读
(2012-01-12 20:50:52)
标签:
音乐杜丽娘中国《桃花扇》牡丹亭文化 |
心灵需要滋润,阅读如乡间细雨。经典可以反复读,年年读。
1、《牡丹亭》
《牡丹亭》,早已是昆曲的经典美式,名满天下。昆腔之“水磨调”,听起来,若水之婉转,流丽悠远、荡人心魂;在简洁的舞台上,“冷板曲”总能让你热烈的情绪沉郁在优雅的心境里,将你的阅读欲望,带入一种清冷的空间。
一定要在风清月朗之夜,月光穿透竹帘,清风翻书,跃然纸上的唱念,穿透力猛如当胸一拳,化解淤积,字字凉意,透心透背。
清风翻书,字句便如一门闺秀,飘飘摇摇落入江南昆曲的园子里,不落梅边落柳边。牡丹亭外茶汤秀口,温存着才子们舌尖上的雅兴;牡丹亭里旦花与巾生寥寥恨、低低吟,渴望着自由能带给今世往生的缘定。杜丽娘就像一枝醒春的柳芽,伸展了自由的身段,摇荡春如线,牵着阅读的思绪,忆起李霖灿画柳的要诀,如二八女儿青丝垂腰。
一个年轻完美的生命,哀婉着恋爱的吟唱,在“悲哉秋之为泣”的季节里落花一瞬。一张纸笺删抹揉捏到断肠处,汤显祖拍案决然让杜丽娘死去活来,在一个春雷惊蛰时重生,留下一曲牡丹亭的永恒风雅。
2、《桃花扇》
真是铁打江山,流水的王朝。孔尚任怀着悲情写下《桃花扇》之际,那一番国破家亡的“风雨”情结,成了晚明文人心志的绝唱。
读到侯公子与李香君爱情的结局时,挥之不去的悲情,悲之悲之。
后“悲之”为前“悲之”的宾语,挂在“宾语”上的,是晚明士人的悲怀。从文化的根柢里生长出来的飘逸长发即将被薙,对文化的绝望,带来精神的无以寄托,爱情更何安身?
南明小朝廷的“冷板曲”让李香君绝望,顿然飘入空门。当史可法投河,侯公子归来时,一对曾经的爱人,相对无语。挥一挥手,侯公子迈开脚步,那也是通往空门之路。悲剧之后,小舞台永远消失了。
虚无是为了留白,一柄桃花扇送来了空灵之风,吹醒了被优越的文化宠爱惯了的士人。王国维把《桃花扇》作为士人的精神范本,于此,才明白他为什么自沉昆明湖了。
3、《红楼梦》
曹雪芹是高手,他把中国文化最美好的事物和中国政治文化中最腐烂的东西融为一体,然后把它们放在时间里去对比。四大家族就像流水的王朝,转瞬即逝了,而铁打的江山则在大观园里沉淀为文化的经典。
在一座百科全书式的花园里,各色鲜活的个体,穿梭如织,经营着人性的欲望。尤为耀眼的是那一座会游移的花团锦簇,簇拥着十二金钗的女儿家们,更是各个完美鲜活,但锦绣华丽包裹着的则是一部女儿家兵法的集大成。
《人物》杂志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