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后记

(2009-10-09 21:29:50)
标签:

北大出版社

武士道

写法

书道

刘方

日本

文化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后记

李冬君

 

《国权与民权的变奏——明治精神的结构》出版以后,我的朋友 龚颖女士,建议我写一本关于日本“五道”的书,哪“五道”呢?花道、茶道、书道、香道、武士道。龚颖女士在日本留学多年,很了解日本,对日本儒学有研究,写过日本“朱子学”的开山林罗山的研究文章,还翻译了古文辞派荻生徂徕的著作,她的建议当然很好。我要她和我一起做,她说,手头上有项目没完成,真可惜!

我将想法整理了一下,就动笔了,先写了一个提要,暂定书名为《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生活底色》,将“五道”一一列出,各叙两句,大意如下:

 

日本人修身养性,全然不是得意忘诠的意境,而是在一种形式化的过程中,品味形式本身,抓取生命形态瞬间的真实,不但要悟,更要去做。

中国人以为“道”在天上,把“道”降解了,化为百姓日用,而日本人则将百姓日用仪式化,通过仪式讲述人生的真谛,将日常升华为“道”。

中日两种文化,一是“大而化之”的,一是“具体而微”的。

而日本人的“五道”,就都是“具体而微”的,而且仪式感很强的。

茶道,讲究瞬间的味觉体验。浓似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将小小的茶室放大为时空的禅场,暗示着聚友喝茶的空间里的瞬间缘分,人生无常,也许他日天各一方。在“品水”中,显示出那份儿无待的高贵和无常的淡雅。

花道,讲究瞬间的视觉感受。这种感受与朱熹的“格物致知”不同,与中国人的自然观也不同。插花是在一枝、一叶、一花的禅觉中,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素朴淡雅乃生命之质,而“静雅美真和”为花道的本质。

香道,讲究瞬间的嗅觉体悟。香烟缭绕升腾,又消失于无形,恰似世事无常的幻象,静观袅袅的虚无,嗅品闻香寻找心目中的生命景象,以求得精神的安宁。归旨在于鉴赏香木的微妙差异中,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嗅觉的审美灵敏。

书道,又称入木道或笔道,追求力量和速度之美,趋于武士刀法境界。

武士道,所谓“武士道者,死之谓也。”对死深思熟虑,很有点像存在主义。武士的刀法,讲究简洁明快的动力之美,于死的瞬间,获得审美的高峰体验和人生的终极意义。因此,武士道是一种死的美学——落花之美。

日本人凡事都要讲道,近世一叶吹西风,“和洋合奏”出西道。

 

现在书已完稿,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我没有按照原来预想的五道来写,书名也改了。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是我找到了一种新的写法,即从思想史的视角,以花的象征性贯穿诸道,而使行文有纵深感。本书五十六个题目,以“花有神性”开篇,以“落花一瞬”结尾,似乎有一种贯穿其中的内在韵律,而没有采取人们一下就会想到的那种五道平行的写法。应该说,这种写法更难,更有味道,但也有不足,那就是它难以面面俱到。例如,原计划写的书道和香道,就被搁置下来。而原计划里没有的俳道,却跟着我思想的内在韵律,那么自然的走来了。

本书的写作方式,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尝试。它与我原来出版的那几本学术著作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虽然也有学术的底蕴,但在写法上更为自由,用了诗化的笔调而趋于审美了。与时下流行的随笔也不相同,随笔大抵是一个题目写一篇,而我却是五十六个题目一以贯之、一气呵出,书之大体又接近于专著。

这样的写法,我是第一次,心里没有底,刚好老同学孟宪实、宣红夫妇来我家,将书稿给他们看了,他们说,出版这样的书,不光编辑要有眼力,出版社还要有魄力,既要有眼力,又要有魄力,唯有北大出版社合适。于是,他们将我的书稿推荐给了北大出版社的刘方老师。感谢刘方老师,她居然很欣赏我的尝试,也感谢北大出版社的领导,他们解决了我书稿的出版问题。对于北大,我早已心向往之,能以这样的方式与北大同仁合作一次,我很欢喜,要再接再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