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踪:梦游天姥山
(2009-05-03 16:42:05)
标签:
古驿道山林李白诗天姥山杂谈 |
李白诗踪:梦游天姥山
李冬君
天姥山的美,来自李白的诗,有一种洒脱而自由的美。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诗里的气势,恐怕更多的是与诗人的心境契合,诗人豪情万丈,山也就跟着气势磅礴。想象无限,而天地造化有限,在有限的造化中,天姥山不能“势拔五岳”,也难掩天台气势。
想象是诗人的权力,在诗歌的王国里,诗人就是王者,我们必须接受王者的法则。
诗人用想象造山,我们就不要用地壳运动的观点去理解诗人的创造,不要用眼见为实来理解诗。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跟着诗人的想象,前往浙东新昌往观天姥了,山非雄奇,然而石山拥翠,亦自有其别致。当然,如此山者,江南无数,得此诗者,却独此一家。诗与山,迥异其趣。
初入山径,放眼看山,以为诗人别有怀抱,借山抒怀,以梦为游,豪放夸张皆不足怪。
然而,驱身入山坳,方悟山中天地,别有一番自由气象,初时,真是俗眼看山了。不过,于别致中,领略诗的内蕴,则一定要在细雨朦胧,或雾蔼沉郁、云气欲滴的春日。何以见得?诗仙有云:“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在云水翻腾、雾气缠绵时游山,另有一种谪仙莅临、人世缥缈的感怀。
有雨的日子,雾矮云低看天姥,似与天接;而山峰连绵“向天横”,目之所及,也并非全是诗人夸张。当然,诗句称颂天姥,有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之气派,也是伟男儿一展怀抱,抒写胸中丘壑。
而天姥石,像一位雍容老妇,双手优雅地抱在胸前,静穆地面东而立,远眺而沉思。
自由,是天姥的山性,是山的灵魂,沉郁其内,豪放其外,无意争雄,而得大自在。
山林是自由的庇护所,而诗歌更是自由的王国,在诗歌与山林结合的乌托邦里,自由的天姥,就是要“势拔五岳”,诗人讴歌的山林,就是要高于王权敕封的五岳,天台再高也得低头,向自由低头。
“万马渡”在山谷下,远望谷底,乱石纷纷,叠垒横卧,色彩斑斓,金黄、红棕、青白,绵延数百米不见终端,犹如彩石瀑,水漫石流,水拥石,石抵水,熊咆龙吟,水石大战,犹万马奔腾。这是天姥山的热情,诗人“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自由真美啊!
青天丽日来看山,或许会使想象迟疑,但发思古之幽情的余地,还是有的。你的感觉,可以轻松地在古驿道上流连。驿道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斑竹古驿道,由会稽蜿蜒而来,经嵊州黄泥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