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墨舞
(2009-04-23 22:29:15)
标签:
书法兰亭集序辩才王羲之文化 |
王羲之:兰亭墨舞
李冬君
一年暮春,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相聚兰亭。按流俗惯例,于三月三,
群贤列坐于流杯亭,戏饮“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感慨人生无常,成诗三十七首。然而,诗无序不成集,王羲之美酒养性,文趣大发,挥笔泼墨,临文嗟叹:人生俯仰一世,荣辱已然陈迹。而兰亭“暂得于己,快然自足”矣。
于是,《兰亭集序》一挥而就,一派“放浪形骸”的魏晋风采。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兰亭集序》横空出世,却成千古绝唱。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朝思暮想《兰亭集序》。齐鲁名士肖翼,文采飘逸,书道淳厚,犹善行草,太宗爱其书法,揣摩间心生一计,命肖翼临摹《兰亭集序》,走访民间,诱真迹出世。
李世民答应肖翼,等《兰亭集序》找到了,立刻颁布他的状元名第,并许诺要封他为河东御史。肖翼果然不辱圣命,布衣遍访华夏,历时五年,终于在九华山一寺院里,寻到了王羲之手迹。
和尚辩才,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徒弟,智永临逝前,将《兰亭集序》托付辩才好生收藏。辩才虽书道高手,却不识肖翼骗术,引为同道知己,毫无戒备之心,丢失了《兰亭集序》,气急而死。
李世民得之,爱不释手,临死,要带进墓里。从此,再也没有一人,曾一睹《兰亭集序》真迹。然而王羲之书法之风流遗韵,依然在兰亭的一石一草中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