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时尚廊的路上(文:田原)

标签:
田原三里屯店时尚廊香港太古地产许志强文化 |
分类: 大家眼里的时尚廊 |
时间:2010年×月×日
事由:郝明义在时尚廊做交流活动,我也去。
交通:乘地铁10号线去国贸——中国奢华的CBD商务区——在金台夕照站下车,步行。
情景:手机故障送修,导致我没有时间,不能与任何人联系。
坐在去国贸的地铁上,没有带书或者杂志,没有手机,于是没有短信可以发,没有电话可以打,没有电子书和新闻、笑话可以看,没有游戏可以玩。
无聊,那就来做不动脑子的事吧——我开始数这节车厢用手机阅读的人和看书的人,发现看《明朝那些事》的女乘客一位,其他用手机看小说或者消遣的九位,一比九!
我向来不信所谓“国民阅读率”这种看似振振有辞其实搞不清楚分子和分母计算标准的数据,更不同意试图以此说明中国人都不读书的歪理邪说。
从日常生活的经历和观察来看,我们的阅读量其实是得到了巨大增长的,手机的便利、网络的广泛其实都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的阅读方式和极大丰富的阅读内容。但是阅读的井喷性爆发,确实是通过新方式实现的,传统的纸质图书的出版和阅读确实在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2009年末,《第一财经周刊》在封面耸人听闻的说:2018,书籍死亡?……
阅读从纸质阅读向数字阅读转换,是必然的趋势,我也是深刻认同和支持的,只是我将抱憾终生:这辈子没有做一个理想的书店。
在当下的产业环境和我的处境来说,都是如此,命运好像已经注定。
但是,我在内心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梦想终将实现。此路不通,我还将有别的道路,尽管此刻我未必知道他在那里,但是不用质疑。
地铁呼啸,好像要扔下一切东西。
地铁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在摆弄着手机。而我只有盈盈一握的一个小手记本,柔韧而安和。温润的气息,就顺着手臂沁漫上来,浸湿了我的心——安,定,静,美。
我开始抽出笔静静的写笔记。
只有在一个风驰电掣的时代,慢生活才可能成为一个理想。
好比在电子邮件网络纵横的时候,有一个人愿意给你写一封书信,那就是绝对的奢华和亲爱!
没有手机,没有联络,没有时间,我感到意外的安宁,静静的想着生活和生命的渡过如何才有意义?
去年再一次搬家,突然发现那些我必须搬走的,才是我必须购买的。
我于是想:哪些才是我们生活必需的东西?——手机当然不是!
米饭?水?氧气?阳光?——还有,书当然是!
到了国贸站,下车。
看着行色匆匆的人们,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衣着、不同行囊,但是大同小异的是匆忙而模糊的表情。
我突然想,在人们精致华丽的衣服里面,是否包藏着自己快乐的真心呢?
涂脂抹粉、玉体横陈、包装过度的书,绝非好货。
人是否也如此?
包装过度的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被掩藏的不快乐!
怪异!生活真的需要我们如此吗?
想起萧然劝我回上海的时候说:你达成了目标,但是一路上的风景全部错过!
我们是否只是凭借惯性在追逐我们自己未必真正需要的金钱、名望、地位、意义、价值甚至使命呢?
无论远大还是渺小,不管崇高还是卑微,我们在飞速追逐的一切是否真是我们生存于世的真实?
每个人都需要发财致富,金山银海吗?
每个人都需要位高权重,一言九鼎吗?
金钱、权力、名位是否只是我们用来填充心灵空洞的垃圾?为此,我们让自己成为一个饱满而光鲜的垃圾桶呢?
我想,除去家庭和亲友,我能否扔掉一切身份和社会角色而存在呢?
我是田原,如此即可。
时尚廊的活动19:30开始,我习惯性的想看时间,再次发现自己没有手机。
心里一松,没有时间,就没有了世代古今的沉重,也没有年华随风逝带来的春春与暮年的疏离,生命自己就延续与融通成为温暖的完满,我也不再知道自己现在是十岁、二十岁还是四十岁。
我是田原,如此即可。
没有了手机,无孔不入的中国移动再也无法跟踪我,一种轻快的解脱悠然而生。
没有了手机,万古如一的时间刻度再也无法刻划我,一种轻快的解脱悠然而生。
我的生命,逃脱了时空坐标的绑架,有一种豁然新生的美满充盈。
发现自己的心里有一点光,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一点透明。
周末晚上,灯火阑珊。
没有时间,没有道路,没有目标,没有联络。
走在中国最骄奢的CBD商务区,我在黑沉沉的视野中找到了自己,触碰到我的心,看到了心底晶莹的光明。
这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有国贸大厦,中央电视台,建外SOHO……在这个当今中国最奢华昂贵的商务区,在数字阅读和网络书店喧声尘上的境遇里,居然也会有书店之花的开放?!
时尚廊,读易洞,今日美术馆艺术书店,光合作用(现代城店、新光天地店),书虫,布谷鸟书店……
我一直对此感到错愕,但我此时此刻的心境,是否就是这些书店存在的理由呢?我要继续写《书店之美》的修订版,是以传世的心,做必死的事。
因此,我对过程极度认真。
所以,我对结果毫不在意。
前一篇:[转载]在时尚廊里吃面
后一篇:时尚廊新到设计品和外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