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六成流动人口有困难不愿找政府
(2012-11-06 10:03:13)
标签:
国内流动人口歧视杂谈 |
分类: 我眼中的社会 |
人是群居动物,总是要不断寻求身体和心理上的依附,即使再性格独立的人也离不开生活的群体而单独存在,特别是在无助的时候。
按照人一贯的行为模式,人们在有困难的时候应该最先想到的是当地政府,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六成流动人口有困难却不愿意去找政府解决。
潇湘晨报联合大湘网开展网络调查,截至2012年11月5日晚9时,参与人数为1123人。结果显示,72.40%受访者在城市没有自己的房子,54.23%受访者感觉自己没有晋升空间,12.20%受访者遇到过单位各种刁难而面临失业危险,40.25%受访者感觉自己收入锐减,更主要的是62.24%受访者有困难不愿求助政府部门。湖南省统计局一份关于流动人口的研究报告指出,相对户籍人口而言,流动人口始终游走在城市的边缘。
为什么流动人口如同水上扁舟,在有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政府部门的帮助呢?我想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致使流动人口即使在无奈与无助的境况下选择离开,也不愿意向政府部门求助:
其一、很多人为了养家糊口才背井离乡漂泊在了城市之间,他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认识的人是非常有限的,在有困难的情况下,要借助仅有的那几位认识的人去解决往往也不现实,他们首先选择的还是当地政府部门。然而,当他们向当地政府部门表达了诉求之后,往往得到的结果是没完没了的推脱,或者就是牵扯其中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迟迟得不到应该有的答复,无奈的诉求人只能是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等待,最后还可能会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不了了之。
需要解决困难的人都是怀揣着一颗充满渴望的心向我们的政府部门表达诉求的,最后的结果却让表达诉求的人在看不到尽头的时光中悄无声响地等待,诉求者慢慢放弃希望,慢慢失望,到最后在无奈之境绝望了。
其二、很多地方政府坚守“地方保护主义”不放,但凡外地人在当地遇上了困难,特别是发生纠纷,只要牵扯当地人在其中,当地的政府部门往往会采取执法天平偏向当地人的措施,积极态度的政府可能还会对涉事的当地人轻描淡写做个小处理;态度不积极的政府要么就是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慢慢将事情放凉,要么就干脆对外来人员通过强制手段将问题压制下来,彼此不予处理。
外地人(带着钱在城市投资的人不在此列,因为他们拥有的财富足以让当地人不会有审视外地人的眼光了。)大老远为了养家糊口原本是带着能够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梦来到城市的,遗憾的是他们与当地人面对同样的事情,在自己受伤的情况下,不但得不到丝毫的安慰,委屈得不到丝毫的申诉,得到的是赤裸裸的不公和排挤,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地人又怎么会提着困难找没有公平和正义的政府呢?
其三、有的政府部门与当地有势力的人和单位关系密切,甚至他们中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链接,当这样的个人和单位与外地人发生了不可调和的事件,当地政府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失,往往会与利益相关的个人和单位同呼吸共命运齐进退。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地人如果有向当地政府表达解决困难的诉求,当地政府态度自然异常明确,绝对会对涉事的外地人罗列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轻者遭遇不明身份者恐吓、毒打,重则入狱法办也不是没有的事情。政府部门充当了某些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当然,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只是数量上相对较少而已!
杀鸡给猴看,这是中国由来已久的目前还隐约存在的规则。一个外地人因为正常表达寻求解决困难的诉求而得到了毒打,或者入狱的下场,试问,其他的外地人还有谁有“翻天”的胆量,敢再次表达自己的诉求……
总之,很多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才导致大多数流动人口有困难不愿找政府部门的局面。政府部门不作为国民就会不信任,在不抱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国民自然就会放弃寻求政府部门解决困难的愿望。中国流动人口数量之巨大令世人震惊,如何解决好他们的问题,拓宽他们生活的道路,让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归属感,这应该是相关部门亟需深思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