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鹏
马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05
  • 关注人气:3,7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人跌倒干预指南》干预了啥

(2011-09-07 10:21:36)
标签:

卫生部

老年人跌倒

干预技术指南

杂谈

分类: 我眼中的社会

http://s5/middle/5f07d69ahac509b7588c4&690媒体称: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应该怎么办?卫生部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

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清楚,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要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进一步处理;查看有无提示骨折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查询有无腰、背部疼痛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损害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休息;发生跌倒均应在家庭成员或家庭保健员陪同下到医院诊治,查找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制定防止措施及方案。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写的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之一。同时发布的指南还有《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等。

首先我们还是应该承认,卫生部公布的包括《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等在内的各项指南,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然而,其中所表达的对于老人跌倒是否采取救助需要看情况而定的观点,我个人以为这样的指南恰恰加速了信任危机的步伐,起不到干预的初衷。原因有二:

其一、助人为乐本来是人类最为原始的道德规范,看见别人有危难急需伸出援手的时候,我们应该自觉地下意识地伸出自己的援手,力所能及地助求助者一臂之力,这是我们从出生起父母、老师以及榜样们教育我们应该养成的美德。然而,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多好心的人由于帮助别人却最终导致自己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南京彭宇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陷害、栽赃无处不在,人与人相处最为基本的信任已经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程度,获得信任似乎成为当下最为稀缺也最为珍贵的“奢望”。

而此情此景之下,卫生部颁发《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不正说明了信任危机已经到了触底的程度吗?

其二、如果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美德从道德层面剥离开来,成为一种被规定捆缚的行为,如卫生部颁发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规定的那样,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不是第一时间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也不是面对奄奄一息者立马实施救助,更不是采取妥善的办法向外界发出有人需要救助的信号,而是应该先面对无助的渴望的眼神,冷静地去思考,去判断我们是否应该对求助者给予帮助——如果给予帮助会带来什么不利于自己的麻烦,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推断左右权衡,得出的结论肯定是少一事不如多一事,拂袖而去。因为帮助别人,有可能自己成为下一个被栽赃者;不帮助别人,大不了心理经受数分钟的不安罢了。

帮助别人之前,视情况而定的《指南》,只能让奄奄一息者无奈而死,只能让无助者更加孤立无援,也只能让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在“跌倒干预”的犹豫中望而却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