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马鹏原创新浪博客色彩 |
分类: 我眼中的社会 |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深入,新浪博客如同一新生儿,进入了我的生活之中,从不经意认识到慢慢的了解,再到今天已经不能离弃。似乎,他有了生命,有了温度,有了呼吸,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的生命在平淡中多了几许新的色彩。
我们都知道, 100多年前,自从以大众化报刊的崛起为标志的大众传播时代诞生以来,公众的信息权利与少数传播机构对信息渠道的垄断,就成为一对持久的矛盾。少数人制作,多数人消费的信息传播模式,不仅限制了公众的信息传播权,而且控制了公众的信息占有规模。专业化传媒组织作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中介和把关人,形成了一套职业标准,将大量信息淹没于无形。
网络出现后,虽然公众与传媒组织共享了相同的信息通道,但专业化的传媒机构依然凭借其传统声誉、专业技术、资金优势,很快占据了网络传播的强势地位,大量的网民,不得不借助这些媒体获取信息资源。代表民间力量的博客的出现,标志着民间信息制作和传播主体的批量崛起,民间传播从个人主页时代的“单兵作战”进入了“集团作战”阶段。包括新浪博客在内的一些博客网站,在重大新闻报道中表现不俗,已经在网上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对于我个人来说,新浪博客如同地中海的水清澈透明,如同夏天的蝴蝶绚烂飘逸,如同宽广的田野丰硕俊美,它给我的生命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和不竭的活力。
一是他给我张扬个性的机会和平台。如同我一样的博友被一些人称为“草根”,我们从事类似记者的信息汇集、梳理、评价和向导工作,充当了信息中介服务的角色,身份相对简单,只是代表个人,因此这种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传播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我可以根据一件事情,从它的不同角度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不受太多现实的羁绊,淋漓尽致做到自己,淋漓尽致抒写自己。
二是新浪博客让我认识很多有志之士,并且向他们学到了很多平时难以学到的知识。我们按照个人的欣赏标准和评价尺度,选择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帖子,推荐给他人,这种内容制作并非是盲目的,而是将小部分有相同趣味群体视为目标读者。博客族是个不断扩充的庞大群体,群体中的每个人又有各自的读者群,构成一种规模宏大的多对多互动传播景象。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可以进行电子化的交流,无论是时政、体育、娱乐,还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等,倾听博友观点和心声,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是通过博客增强了自己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博客群是一个大的庞杂的群体,非专业化利弊参半,一方面,非专业性可能导致信息本身经不住检验。毕竟,大众传媒上百年发展形成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新闻职业规范和操作流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新闻符合一些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如真实性、客观性、公证性、准确性、平衡性等,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技巧,不对消息来源进行核实,草率行事,可能会失去网友的信任。另一方面,“当一些民间记者们涉及他们专长的领域时,其提供的信息常常比报纸更贴近事实。”随着与博客的紧密接触,面对不同的声音,我就会自然不自然地去思考,去找寻,尽量让自己拥有更多信源,冷静下来,梳理自己的思路,以确定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培养了分析判断的能力。
四是新浪博客让我涉猎了包罗万象的知识和资讯。博客族庞大的传播阵容,本身就保证了其选材外延的大幅拓展。业余博客不受专业选材标准的束缚,恰恰有助于他们突破传统思维禁锢,走出报道禁区和伦理禁区,其报道疆界,远远超出专业传媒组织的习惯领域。还有多元化的体裁,如长篇连载、档案和原始文件、市民摄像报道、数字化电影制作、市民图片等。新浪博客已经成为了“众手相传的集体创作”,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从来没有一个大学、一个组织能有像博客包罗万象的资讯和知识,让我感觉自己如同一只小鱼儿跳进了浩瀚大海一样,可以自由畅游,吸收万千精华,提升自己的素质。
总之,是新浪博客让我结束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一旦空闲下来,总是首先想到“她”,是她让我懂得了惦念;每当看到一件事情,无论是好是坏,我的心中都会难以平复,只有当我将自己的想法写进博客,畅快淋漓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我的心才会平静下来,是“她”——新浪博客让我不再麻木不仁,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
而今,新浪博客已经走过了五年的路程,没有一个平台让精英和草根有如此平等的对话,没有一个平台如此精准地记录着时代的脉搏,也没有一个平台能激发人们如此强烈的表达欲望。在新浪博客五周年之际,我要给“她”一份承诺,那就是永远不离不弃,因为一份心情,因为一种语言,因为一种观点,因为一种期待。既然如此,那就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