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中,成就与智慧在同时挑战我们,我们之所以没有把一个人的成就和智慧划等号,是因为成功的人,不一定具备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
因为,一个人内在的小和谐,能派生出巨大的超能量场!反之,那里也可能成为潘多拉的魔盒——
走进温哥华(28)朋友为何成了杀妻儿的凶手?
在移民城市温哥华,华裔族群是一支庞大的移民队伍,早期,他们从世界各地徒手而来,在异国他乡为生存单打独斗,有些人不堪环境的变化,选择极端的方式,逃离生命。有些人却在逆境中懂得与命运打“遭遇战”,在迂回中胜出,并由此作出成绩!
加拿大华人情绪健康协会创始人陈雅莉,从新加坡法庭翻译员,成长为心理学方面硕士,她服务社会,帮助簇群的亲身实践,就是我们解读一个积极人生的典型案例。
1980年,她在uBc大学做行政工作,突然有一天,那个和她同期从香港来的,在她同一所大学做技术工作的老乡,来找她。说大学正组织重整,他所在的单位要裁员。她邀约他来家商量。见到他后,看到对方有些惶恐,她劝他,说一起想办法。这期间她也先后给他家去过电话,讲一些安慰,鼓励的话。
不想,二个月后,她的那位好友,不堪失业带给自己心灵的重创,用最残忍的手段杀了妻子和两个孩子后自杀。
“那是一个多么温馨和美的小康之家啊!女主人相当贤惠,大孩子正在备考大学啊!而她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同乡好友,竟然成了最残酷的凶手?!而他曾带着希望来找过自己啊!”陈雅莉的心在流血!
那一年,用“祸不单行”去描述陈雅莉的生活,是恰如其分的。为了让生活过得好一点,她除了在大学做行政工作外,还帮助丈夫经营一个杂货店。好不容易有了盈余,却在盘算开新店买新楼时,让中介骗了钱——
悲愤,郁闷,她患上了pTSD(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在体验了人世间各类负面情绪后,她在丈夫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帮助,认识了一些和自己起初情况差不多,但后来因救助不当,而失去工作和生活能力的人。尤其,是个别人明知道自己得病,反而讳疾忌医。失去最好的就医时段。
为了逃离当时的环境,她们远离了温哥华,在房价相对便宜的小镇住下。为平复情绪,她始终不放弃面对真实的自我,反思移民走过的艰难岁月,在她欲望最低的时候,她才明白什么才是自己当下最需要的。
她由此想通了一件事,人来世一遭,就是考验你能否解决生命中的诸多矛盾。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低潮期,自己要学会处理情绪的纠缠.如果,我们能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还能有方法和能力帮助别人,那是最理想的人生。直到今天,让她不能释怀的还是她好友一家,她无数次地问自己:“我那时要多懂一点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定他们一家就会跨过那个坎?!”
“如其让病魔拖累自己,不如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自己如果好了,就有经验去帮助更多的人。首先,得让自己康复起来,然后用自己走出创伤的实践案例,提醒,说服更多的人,让大家不要害怕情绪出故障——告诉大家:预防精神方面的疾病其实并不难。”她不断地学会和自己交流,终于走出那段特殊的岁月。
她经常与大家交流,出情绪故障的人群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或许是你,也可能是我。最先知道他们有情绪问题的不是医生,而是他们的亲朋好友。我们每个人最好能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利己也能助人!
就这样,她再次搬回温哥华。提前退休。先在自己家,开设心理预防讲座,陆续接受那些需要救助的华裔移民——这一做,她坚持到了今天。
16年啊!那是一个少年成长的历程。16年,协会在大爱中长成,义工团队也越来越大。
2004年,她连续两年获得列治文义工会颁发的义工奖。
2005年,获得列治文市政府颁发的数会服务精神奖。
我们生来就是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