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温哥华(26)亲历加拿大华人情绪健康协会, 追踪惨案元凶

(2012-02-18 18:04:20)
标签:

杂谈

       加拿大华人情绪健康协会

Chinese Mental Wellness Association of Canada

地址:

#250-5726 Minoru Blvd, Richmond, BC V6X 3P3  [地图]

电话:

604-273-1791, 604-721-3022

传真:

604-273-1751

网址:

http://www.cmwac.org/

所属类别:

社会团体::互助会

相关论坛:

社团消息

 

忧伤是生命里凄美的段曲,不要歧视忧伤!多少回,我用泪滴为其伴奏,因为天灾,因为人祸,因为自己也有挥之不去的低落情绪,这是一个善良人的自然情绪表达,不要武断地数落它们——因为,情绪无小事!                                              

                           南雁微博第3253条

       

           亲历情绪健康协会,追踪惨案元凶

 

 

我手捧的这本非正版杂志,是加拿大华人情绪健康协会,成立十六周年纪念特刊。

                   

   接触加国“华人情绪健康协会”,并结识了此会创始人陈雅丽女士。实属偶然也在必然中。翻阅中惊奇地发现2011年3月,加国统计局的报告指出:约有250万加拿大人患有精神疾病和滥用药物——

 

   山好水好的加拿大,为什么也是心理疾病的“重灾区”,政府是否开始重视心理疾病的预防?我因为一直关注华人族裔的特殊生活状况,曾写下《走进温哥华系列》文章,因为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眼睁睁地看到过好友生活在极度的情绪恐怖中,难以自拔,又不情愿去看心理医生。

 

   一度时间,有情绪出状况的朋友陆续来找我,那种被信任的感动,激发我想全心全勤地投入她们,用一个作家对生命的热爱和智慧,帮助她们认知内在的心理环境,启发她们自身,对情绪修复能力的肯定,从而建树自己的人格体系。

 

   可能自身在移民圈里生活,感同身受来自环境和自己情绪的挑战,我也曾哭过,焦虑过,不乏经常有坏情绪周期性地光临——

 

 

    如何梳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有能力“款待”平息坏情绪,从中把好情绪呼唤出列,并使之发挥作用?我自己有心让文字参与其中,一年多来,我在微博里婆婆妈妈的叨咕不休,几千条微博写下来,在出租房里,在车上,在咖啡店,在泪水里,那些文字就是我与自己和谐沟通和商讨的产物。

 

   整个抚慰心灵的过程,有焦虑,也有忧郁,但当我走过它们,最后凝结在文字中的东东却少有悲情,那也是我梳理情绪后的自然表达。我知道坏情绪一经认可,会殃及传播,让一颗积极向上的情怀面对读者,这算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应有的操守吧。

 

     其实,面对积极的人生,我们每天都在超越自我,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难免不饱受诸多资讯的侵扰?还有来自上级,爱情,友情,亲情混杂负面情绪的“极地”围攻,更不用说那不可抗拒的天灾和人祸——

 

     应陈女士邀约,我参加了她们协会的活动 ,作为“毛遂自荐”的伴舞人,我还用现场的茶水和点心款待了自己。  

     

       本次活动有三个重点:

      1,为老人们补办情人节庆祝派对,

      2,让大家卡拉ok赛情歌。

      3,为其中的一位女士庆祝生日,大家分吃蛋糕。

 

 

   席间,当陈女士把惨死于分居丈夫之手的胡雅婷爸爸,介绍给我时,我紧握胡爸爸的双手,强按捺住内心的悲怆,笑脸迎接同是笑脸的胡爸爸。当时我们彼此简单作了交流,感觉胡先生不仅善良,坚强,同时还是位拥有智慧,识大局的人。

 

   他的情绪能恢复到我看的那种状态,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他的真诚和笑脸带给我平和的信息。(我会用一些篇幅,向大家介绍那个美丽灵慧,永远活在27岁的胡雅婷,因为我曾不止一次地为她的遭遇流泪,失眠),

 

   缅怀仙人,痛定思痛,我斗胆直言胡先生,希望他能完成《雅婷之死》这本书,因为他们夫妇在加国处理女儿后事,希望抚养两个外孙的诉求,一直悬而未决。这个过程的艰难,就是一本饱含血泪的,别样的移民教科书啊!

 

   雅婷从留学,移民,结婚,生子,一路坚强地挺过——

   她美丽,善良,还是天主教徒,为什么上帝会放弃她——

   那个把她碎尸装箱,弃其荒野水中的分居丈夫,如何面对自己的年幼的儿子——

 

   谁又是这桩惨剧真正的顽凶?我一直在寻思——

 

    通常,我们和心灵交汇,难免穿梭在焦虑和忧郁的情绪环境中,但当我们走过它们,与负面情绪交手,并把乐观的正能量释放,这就是我们平衡情绪的主观能动性。

 

  

   协会请胡先生来此,是想让大家献爱心。可他在别人提及捐款时,坚决地摇手婉拒,并拱手向大家问候,致礼。我看了一个走出悲愤情绪,并能相惜人缘坚强友爱的中国男人!
 
 

     我不知道那天,大家捐了多少善款,但我想情绪健康协会就是如此这般地,在履行天职,在异国他乡,惠顾,安抚那些有心灵重创的人。

 

     他们的日常工作宗旨是:

 

“通过训练和讲座,积极收集情绪健康相关信息,藉此提倡和维护情绪健康患者的利益和权益。”

 

我对她们用“情绪健康患者”的字眼,来指定那些需要帮助的特定人群,感到这提法很贴切,温馨。恰到好处。

 

因为,在国内大家一提“精神病”就谈虎色变,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都市中,许多有心理困惑的人,不敢轻易暴露自己的亚健康精神状态,又怯以求医。在自救不能的情况下,又得不到相应的正确情绪疏导——

 

不少人从焦虑症,强迫症,忧郁症开始,渐渐地失去对自己生活重心的把握,有严重者酿成惨剧,让人扼腕叹息——

 

问及此会的创始人,当年何以想起创办此协会?陈女士讲了自己在20多年前的痛苦经历,让人听后不寒而栗——

 

(请看下篇走进温哥华(28):“朋友成了杀妻儿的祸首!”

 

 该机构,主要是靠大量的义工在维持。政府曾经资助过她们,后来又中途撤走。她多么希望协会能把善事做得更有实效啊,可钱哪,钱从哪里来?

 

我浏览了他们定期开展的活动的部分内容。

 

专家讲座有:

80个缓解压力的妙招:

认识自我: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青少年的情绪困惑:

 

————

 

原来在她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背后,还有一群志愿者团队在无怨无悔地奉献!他们是医生,文艺工作者,还有因需要而前来的相关专业人士。下图照片上的授课人,就是来自广东的慧深居士,他在用易经的图解,给大家讲环境与住房的关系,住房与情绪的因果关联等等——

 

是啊!16年来,默默地支撑这个公益活动的,正是各个行业的精英。他们用自己的爱心,以多种方式,对有情绪疾苦的新老华裔移民,伸出援助之手——让她们从这里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重回健康人群。

 

我还发现,协会对那些散落在各处的空穴华人,孤寡老者来说,这里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卡拉ok比赛,他们来此也不是简单地为了吼几嗓子,发泄情绪他们来此,可以彼此慰藉,把良好的情绪带回家。相互交流,籍之抚慰彼此脆弱的心境——这里还是华裔移民的娱乐,休闲“会所”啊!

  

  

 http://s5/middle/5f07911fg78ec3ab2ffb4&690追踪惨案元凶" TITLE="走进温哥华(26)亲历加拿大华人情绪健康协会, 追踪惨案元凶" />
                 

       情绪健康协会请慧深居士讲课现场   ——   此照片由摄影家刘宁女士提供

 

 

南雁今日小诗  —— 《快乐,是一种能力!》

 

 

当生命赋予我们

 

快乐的优先权

 

苦难在挑战我们承受的极限

 

不是所有的人都很坚强

 

羸弱在寻求团体的力量

 

 

 

 

生命生于纤细

 

历练走来自强

 

当搀扶不再是多余

 

爱也在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