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10/bmiddle/5f07911fga3bed3edfe69&690 移民?留学?劳务出口?" TITLE="《如是南语》微博精选十三 移民?留学?劳务出口?" />
国内打理国人留学或移民或劳务出口的中介机构,都忽略了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他们是人给钱都往外送,只要国外有人收。给钱就帮你办。他们从不帮你做心理评估。以至于那些不适应迁徙的同胞,到国外饱尝了精神失常之苦,他们犹如在悠长的黑暗里前行,他们是一些最需要关爱的人,可他们首先被自己其次被环境隔离在边缘地界——
-
移民现象的出现,有许多的综合因素。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对和错。这要由历史来客观评估。中国人走出国门,并来去自由。而来去自由的人,都要有能力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希望走世界,那你要准备走世界的装备:心态在先其次才是金钱。这是我的理解。不论你是投资和技术移民抑或是劳务输出。都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随着生活在温哥华的深入,我也在积累新移民来后要注意的几个环节——以关怀你出发的“陷阱”,违规的“门槛”,找哪些人帮助你的“路径”,如何排泄孤独的“方法”。因为,政府接收你来了,当你过了海关,政府不再多一次主动关心你,新移民的“新课程”往往有老移民来“辅导”了!
人生是一次次选择的结果:有心无心大义在,有情无情恤往来,有爱无爱真性我,有缘无缘济开来——
《大河的潜流》是洛夫先生题名送我们的书,他是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人。书名上写着“带你穿过半个多世纪别样的家国情怀。”我读着,看到一个老人用文字描述的异乡,因为孤独,他用文字“剪彩”浪漫。
人是寂寞的岸,有时候我们拒绝桥的诱惑:人是孤独的产物,有时候我们欢乐来自寂寞。人是群居的动物,可靠的太近又怕伤着——人是什么?不要问自己。环顾大千世界,就知道该怎样活。
我的微博开的比较晚,我希望用这种形式,出《如是南语》抑或叫《如是南说》(上,下集)。这里我强调以自己的触角,或感知的视觉,而输出情出于心的文字。在每一个微博简短的背后,最好有自己的情绪出处(诠释在后的花絮,不知是否还可以读读)因为,这是我自己的“私房小菜”。坚持写微博是为了积小成多。
加拿大的华人尤其是温哥华的华人,在开始用母语写微博,这是新浪在普及微博上的不遗余力,也有我的一点推广啊(在我熟悉的朋友里,我希望她们向国内的亲人打开一扇门),好处多多啊!最明显地你经常写中文,就不会因为长久不写而提笔忘字,还有你国内的亲人可以以这种方式和你“见面”。
在生活中下潜,就不能规避你看到的现实。新老移民的区别在于你是不是还能见怪不怪。人,有时是个性的产物,但有时又是共性的产物。当你能独立思考的时候,你不能违背你的做人底线:当大家在追逐利益中人云亦云时,你个人智慧的表现形式是——
允许自己对哪怕是“公理”的质疑。
在温哥华许多问题凸显。尤其是华人女性中,有小部分姐妹是单亲妈妈。她们因各种原因而离异。但她们都靠自己带着孩子过得很独立。这些姐妹们普遍学历不低,有个性,长相不错,为人识大体——曾有大陆和本地的朋友都希望我能在中间帮大家搭桥,我能做好这件事吗?不是在讨骂吧?
这些离异的姐妹,自觉不自觉地吸纳了西方文化。但当她们在重选配偶时,又大多都回到国人的圈子里。在国内的先生们,是否害怕在她们独立人格外,还有那东西方兼有的文化张力?
如果,在这里面向西方,她们的择偶又有区域化的文化局限。回国先去定居吧,孩子已不能适应——那只有在国内的单身男人能为爱而迁徙来这里了!这真的需要无私和勇敢啊!前提还要有缘相逢啊!
今天,把我微博登记的地点,改成加拿大。这是让自己明白一个事实,我真的要习惯这里,而且要学习热爱我的就住国——
网速太快,快到我来不及修改写出的东东——就看到国内的朋友在网上同步阅读了!我和国内读者没有距离啊。写作,让我有一种虚幻的空间——这里没有海洋的阻隔,没有时差,没有——
同属一个空间,近几天有加拿大的一些朋友来“敲门”(用微博)。你好!我的同胞,很高兴我们用母语交流——多少伤心事,跨海自消愁,如闻故乡人,相逢在缘中——祝你们在外一切都顺利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