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温哥华之六:在异国他乡苦度青春期

(2009-04-10 11:02:35)
标签:

杂谈

分类: 走进温哥华

王大梁像不少中国孩子那样,由父母“挟持”移民到海外,大人们何曾征求过他们的意见?!当他在规定时间被动地离开祖国那一刻,他也像其它孩子一样终于憋不住,哇哇地哭着与亲人和自己的小伙伴们拥别——

 

当我在温哥华想找一位移民少年采访时,他,由朋友介绍生动地闯进了我的视线。

 

“你看到了吗,门口有旗杆插我们国旗的就是他家,他刚来时还带一些中国孩子玩升旗仪式呢”

 

随着朋友的引荐,我是站在他自己剪裁的小红旗下和他握手的(我想这红旗不大,可能和他家住联排屋,找不到长旗杆有关吧)他的故事让我在苦涩中体味了春笋拔节的酣畅和艰涩——

 

新移民尤其是低龄化的出现,他们情感的困顿和分裂,留给我许多的深思和感慨,让我在难眠中,自责驾驭不了《新移民浪潮》这本书的选材和创作。因为,我的价值观,因为我对东西方文化认识的局限。

 

最重要的是这些带着本土移植的“苗苗”,在水土不服中的后天表现,还有待于实地探访、调查和科学地评估——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能就是这个理吧!

 

“我们带着哑巴英语出国在课堂上像听天书——”

 

“我们宁可饿着肚子回家两餐并一餐吃,也不愿被学校“饲养”。

 

“一下课我们大多数时间像个傻子呆坐在那里,很长时间没有朋友”

 

“我在课堂上打呼噜,老师还幽默地对同学们说:别弄破了他的好梦啊”你听,王大梁在数落。

 

是的,他们初到那里要过很多的关卡。诸如:气候,环境、语言,饮食,特别是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孤独这一关更不要说了。一个在国内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七姑子八舅子,集万宠于一身的“小皇帝”,到了那里什么都不知,什么也都不是,“苦啊!”王大梁摊开他的双臂对我学着无奈。

 

“我经常喜欢漫无目标地往东走,唱着"向东、向东'——喜欢泡在海里不愿上岸”他把“向前,向前-——”这首歌改了词唱。

 

大梁王,在学校老师同学都这样叫他。他自豪地对我说:全温哥华的中学生可能就是他坚决不取英文名字。他的父母是技术移民到那里的,他就像堂吉哥德,他的环境就是那台大风车。他把学校当成了联合国,他以为他是一位使节而忘记自己仅是一名学生娃。他的拳拳中国心让他在异国他乡吃尽了苦头。

 

谁在言词上对中国不恭,诋毁了他的祖国,谁就是他的敌人。他要慷慨陈词,可语言关都没过,他只能跟自己叫板。

 

为了排解苦闷,他在球场上高唱东方红;因为怕人欺负,他拿着成龙的剧照对同学谎称:“这是我表叔”。

 

大梁王初中的时候,还曾和日本同学Pk。这位日本同学的父亲是个汉学家,他说:大中华文化和中华文化是不同的,在我们日本博物馆有许多盛唐时期的文物,你们没有。中国是中华文化,我们和韩国等国家也有中国文化,应该叫大中华文化。

 

他因为不能熟练地用英语申辩,一着急,拳头自己先“发言”了,他们吵得脸红脖子粗还不分胜负,结果打了一架,他虽然人高马大可孤军奋战哪,而日本同学一拥而上,连在他们学校做工的日籍大人在“观战”时,还在为日本孩子放风。结果可想而知,当老师来审“案子”,因为证人是“敌方的”。

 

高中时,他们讨论哲学,同学们说黑格尔、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些对人类文明进程有重大贡献的思想家。

 他说我们有老聃,孔子

 台湾同学说:老聃,你说他是思想家吗?仅凭五千字的《道德经》能当思想家吗?

 

孔子能算思想家吗?他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含糊不清,中规中矩,害了我们大家!你还嫌不够?

 

谁想,台湾女同学国学底子比他好,她旁征博引,气势恢宏!他急的慌不择词,只能用中文骂她是卖国贼。

 

那晚他睡的很晚,他没有像以往那样,回来和父母交流课堂上的事,他开始在网上找证据,他的个性开始沉默许多。妈妈看到他有几回鼻青眼肿很心痛,可她为了谋生连带他去学校讲理的时间都没有,晚上她带他到讲经班里学《圣经》。

 

“非以役人,乃役以人”

“谁愿为犬,就必作你的佣人”

“谁愿为首,就必做你的仆人”

 

在回家的路上他给他妈背了以上这段话,她妈喜悦在心的脸还没来的及舒展,

 

“畏天命, 畏圣人之言 ,畏大人。君子有三畏啊”他妈的耳朵里又响起他这段话。

 

“你被人欺负了,才去补国学?”当她妈被他凝重的表情颇为疑惑时。他又答非所问:

 

“上帝死了吗?”她问他妈妈“老师在课堂上讲哲学,大声带我们疾呼尼采的口号:上帝死了!”把她妈梗咽地张大了嘴巴。更让她妈妈揪心的是夜里他的梦话多:

 

“奶奶呀,奶奶呀,我到底听谁的?”

——

由温哥华回国,我带回了许多的回忆,除却人和事,最具色彩的是摇曳在我心中的那面小红旗——想必钟爱它的主人已上大学?!依然处在青春期的他,不知过得可好?

 

在异国他乡,他们所历经成长的青春期苦痛,仅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大都在郁结中自行消化,没有人能很好地急救和化解这份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休克”,即便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当家长“包办”他们,选择了那样人生时,就注定了他们多于《少年维特之苦恼》,“结石”了然,铭刻在心,封尘在他们成长的记忆里,等他们终老还乡时再说给下一代听:

 

“从前哪——那个从前啊——”

 

    走进温哥华之六:在异国他乡苦度青春期

图片选自我的朋友“锦绣年华餐饮集团”董事长刘勇先生《刘勇中国画集》

 

南雁今日小诗——《我的世纪环绕你

 

环绕你的

是我风起的池塘

藕断丝连的时候

残荷听月

 

环绕你的

是我公元的世纪

金石玉雕的鼻梁

备份着那份专利

 

环绕你的

是我天然的氧吧

负氧离子的天下

自由着你的呼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