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饭店

标签:
国营饭店统购统销计划经济粮票留念 |

国营饭店,顾名思义即国家经营的饭店,属国家所有。国营饭店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国营饭店的的经理副经理都是国家干部,职工是国有职工,由国家按照参加工作的年限、职务、等级给其制定工资标准,按月发放工资,和饭店的经济效益不发生任何关系。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物资匮乏,国家制定的物价也很低。那时人们 “下馆子”一次花几毛钱就能吃饱。那时的饭店不多,一个县城也就几个饭店, 大多都是 国营。因为那时国家的粮食统购统销,限制供应,所以去饭店吃饭不但要付钱,还要付粮票。饭店收粮票是通行的做法,而且大部分地方执行得都很严格,地方粮票(省区)是不能通用的,只有全国粮票和军用粮票可以全国通用的,但是控制的特别严。但有的饭店由于引进了“议价粮”(高价粮),所以去这样的饭店吃饭如果没有粮票,可以花几分钱抵顶一两粮票。那时农村是不发粮票的。城镇户口的可到粮站领本省(区)的粮票。出省要单位开具证明可领相应的全国粮票。饭店去粮站买粮也需要付粮票。那个年代吃饭凭粮票,穿衣凭布票,买肉凭肉票,冬天凭棉花票买棉花逢棉衣,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色。那时饭店的饭菜不贵,记忆中一碗素面就几分钱,一个炒菜2毛钱。几毛钱就可以包餐一顿。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时,饭店的饭菜依然不贵。有一年我领着我是班主任的初中毕业班去镇里参加升高中考试,中午要在镇里的饭店吃一顿饭。毕业班的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们舍不得花钱,就几分钱吃一顿饭,很便宜的。那时的国营饭店的名字也都具有时代特色,大多数叫“大众饭店”“群众饭店”或“工农兵饭店”。那时饭店虽然少,但饭菜的味道正宗,没有邪味!去饭店吃饭没有喝酒的,饭店也不出售烟酒,都是吃饭的人,吃完就走人,也没有闹事的。有一次我去旗里开会,中午想吃馅饼(那时会议是不管饭的)就去饭店花一元多钱买了几张馅饼,兜里有个塑料袋,就用塑料袋装好拎着回旅店。因为刚出锅的馅饼太热,走到半道馅饼的热度就把塑料袋底部密封线汤开了,几张馅饼全都掉在地上,沾上了土,不能吃了,让人毫不沮丧!还有一次,我们三个人去市里出差,在“东风饭店”就餐时,每人点了一碗米饭和两个炒菜。不一会,三碗米饭和一个菜上来了。正吃着,另外的那个菜也上来了。吃了一会,服务员又给上来一个菜,我们就开始纳闷,互相问“咱们点了几个菜?”都说“点了两份菜”,于是我就端着那份新上来的菜找到那位上菜的服务员还给她,她还一脸茫然的样子,似乎还挺不乐意。那时国营饭店的服务员有的就是马马虎虎,上错了饭菜,內厨和服务员也从不“对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