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据媒体报道,韩国申遗又露馅儿了,韩国遗产文化厅申报的文物“银质梨花瓶”,竟然是日本的一件工艺品。这件工艺品底部刻有“纯银”、“小林”字样,成了一个天大的“国际笑话”。近些年来韩国申遗闹的“国际笑话”,这并不是第一次了,早已形成了一个“传统”。韩国以后申遗还会不会闹出笑话?相信韩国一定会非常执着锲而不舍地将其“申遗笑话”的“传统”进行到底的!
在世界范围内,韩国的申遗“传统”是“独树一帜”的,几乎每一项都会引起热议:2001年,韩国成功申报“宗庙祭礼”,包括编钟、打击乐器;2005年,韩国成功申报“江陵端午祭”,一看到“端午”二字,大家都明白了。还有“燃灯会”、“东医宝鉴”(中医)、“拔河”、“暖炕”、“泡菜”、“鹰猎”、“风水”、“大木匠”(榫卯)等等。据说,韩国还要把“烟花”申遗。看看每一项都与我国有关,几乎都是我们传统的东西。但是,韩国却把这些当作是他们的了。因此把别的国家的工艺品,当成自己的文物去申遗就不足为奇了。韩国在申遗“工作”中好像永远都是“急不可耐”的,只要逮到一件东西,恨不得都看成是自己的文物而迫不及待地去申遗。到目前为止,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多的是我国42项,其次是法国23项、日本22项,然后就是韩国21项了。文化底蕴,谁都想有。但是,如果没有,也不应该生拉硬拽地往自己身上凑。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一个国家,更要有自知之明。但像韩国这样的,世界上只怕也仅此一家了。
韩国为什么如此热衷于申遗?甚至都有些饥不择食、不择手段了?这其实就是一种“病”,而且是先天性的“病”,这种“病”估计还不太好治!因为这种“病”是一种没有底气的“软骨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越缺什么,就越在意什么,越想拥有什么。韩国就是越缺文化底蕴,就越是想装成一个文化强国。但是,又没有什么真正的文化底蕴,怎么办?于是逮到什么,就硬生生地往文化底蕴方面拉。只要与他沾点边的东西,甚至是不沾边的东西,他们都要想方设法地往自己身上凑。就像这次的“银质梨花瓶”,便闹出了一个大乌龙。韩国历史上是附属国,缺乏独立性。现在虽然是个主权国家,但却一直唯他国的马首是瞻,很多事自己又说了不算。因此,他们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的独立性,证明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申遗,成了他觉得是最好的“证明”方式。然而,越是急不可耐,越是漏洞百出、笑话不断,丢尽了脸面!
韩国以后还会不会申遗?肯定会的。韩国以后申遗还会不会闹出笑话?也是肯定会的。他们不仅想把各种“文物”据为己有,就是历史上的一些名人,他们也想“证明”成他们的人。比如屈原、孔子,甚至李白、杜甫他们都想“论证”成韩国人。因此韩国这种“饥不择食”的申遗,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么悠久的历史,为啥就没想过要多多申遗呢?我们的随便哪一样,拿出去那都是值得一申的,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再到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许,是我们好东西太多了,就不在意了。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有韩国在那儿朝思暮想地惦记着,我们还是要赶紧点为妙。虽然即使是韩国申遗成功了,也改变不了这些东西是我们的事实。但毕竟是我们的东西,却被说成了别人的,怎么想都觉得不舒服不是?
“笑话”终究是“笑话”,笑过也就成为了“过去”。但是总是闹“笑话”,尤其还是“国际笑话”就有点让人不耻了!近日,韩国民众向土耳其捐赠了大量的脏衣服,被韩媒批为:有损国家形象。这件事就不仅仅是“笑话”的问题了,简直是对灾区人民的羞辱!希望“大韩民族”好好地反思反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