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在康熙皇帝准备“撤藩”时,康熙在朝廷上痛斥“三藩”之弊,说“三藩”开支已占国库支出一半,成朝廷心腹大患。因此康熙痛下决心“撤藩”,并规定在朝廷上只准议论如何撤藩。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向孝庄皇太后陈述朝政商议如何撤藩之事,孝庄大惊,并怒斥康熙。但康熙痛斥南巡所见,并根据地方官的奏折表明“三藩”已成清朝大患,不得不撤。孝庄说我从来都不信奏折,并劝康熙缓办撤藩之事,不然一旦逼反吴三桂将危及朝廷。然而康熙决心已定,执意撤藩。并说“撤藩”是吴三桂提出来的,正是时机不可错过。如果吴三桂真的反了,他请太皇太后另立新君。这时的康熙对吴三桂要求“撤藩”深信不疑,所以对“老祖宗”孝庄太皇太后的劝诫一句也听不进去。然而,事实正如孝庄所料——吴三桂真的“反了”,并联合另外两藩北上灭清。此时康熙皇帝才如梦方醒,悔恨自己被吴三桂玩弄于股掌之中,悔恨自己没有听从“老祖宗”的劝诫。此乃典型的“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
什么是“老人言”?"老人言"是老祖宗在长期历练中用血泪总结出来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忠告。正是因为老人们在岁月的交替中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也就多了,所以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准确得多。他们经验多,说的道理一般都是正确的,如果不听的而待事物应验后,会给人以教训,让人吃亏。因此老人们所积累的那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后辈年轻人去学习、去领会、去遵从。学习老人做人做事如何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只有这样在为人处世中才会不吃亏、不上当、不被人耍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事比比皆是——有些子女在婚姻、创业、交朋友等方面不听“老人言”,一意孤行,最后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悔恨不已,但为时已晚。所以说,年轻人为人处世一定不要意气用事、固执己见,更不能听不得他人的意见,不然,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古时的一句俗语,一直流传至今,说明其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现在很多人和一些教育机构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也经常用到这句俗语。但是这句话并不是万能的,在现实生活中对所有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喜欢倚老卖老,觉得自己年纪大,就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很自信的认为自己说的话就是对的,而这都只是用自己的见解去看待一件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事情都有其自身的逻辑、道理和方式,不是用传统的观念就可以解释的。因此,固有的经验面对今天的课题未必就行得通。因此,凡事都要以事论事,尊重客观规律,不能一概而论。而且,老年人也得向年轻人学习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不断丰富自己,把自己可取的经验融入到新鲜事物之中去,让其固有的经验继续发扬光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