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凡·高与世界名画《向日葵》——印象荷兰之五

标签:
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向日葵文化艺术油画人生价值 |
分类: 游记 |
利用博物馆游船相当方便,一些重要博物馆距离码头很近。航线巡回于市内各主要码头,随意下船,而上船是只要简单的出示一些船票,其实也没有人来检查。自运河观光游船开启之后,游船也已经停靠了好几个码头,我期待下船的码头就是紧靠凡·高博物馆那一个。上两次来到荷兰都没有去成,是因为其他同伴都不喜欢看画展,也只得随大流而放弃,而这次来阿姆斯特丹有一个任务就是参观凡·高博物馆。
下了码头也没有仔细的看看手中的荷兰文地图,光顾了拍照,下船时以为只要跟着大多数游客走就是了。跟着不多会发现不对,原来是由一个旅游导游率队的旅游团队,又被导游忽悠去了钻石“工厂”去购买优惠价格的便宜钻石了。只得返身往回走了,顺便买了一瓶水之后,问了一个小摊主,他随手一指,就在不远处的广场上面的一幢建筑里面。经过“I
AMSTERDAM广场”,就是一座现代化简洁型的凡·高博物馆了。
凡·高博物馆距离国家博物馆尽在咫尺,是一座现代建筑,这里是世界上收藏世界著名后期印象派杰出代表荷兰画家凡·高作品最多的地方,收藏了的油画200多幅、素描500幅、速写簿4本以及凡·高书信800封。这些藏品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专业的研究,并不断有新视角的展示和诠释。博物馆主要由两座建筑所组成连接而成的,一座建于1973年6月2日对外开放的主馆;另一座则是于1999年完工的由日本设计师黑川记章设计的展览厅。作为死后多年才成为世界名人的凡·高,其博物馆虽不算大,但是凡·高名声在外,加上那些传史作品,使得博物馆名声如日中天。这两座建筑的很多部分又经历过多次的改造与重建,才成为今天的这个模样。大门口的排队的人不多,花费10来分钟。门票是10个欧元,对比西班牙马德里与巴塞罗那艺术博物馆价格至少是不便宜的。进入大厅被要求存包,并不允许照相。我只得将双肩包寄放在前台,但是没有“很听话”的把照相机寄放。
博物馆的展示大厅分为三层,底层陈列着凡·高很少的作品,以及他同时代一些知名大师级的代表作品;二楼详细介绍了凡·高艺术生涯的几个过程和他的绘画特点,对于美术史的研究者来说受益匪浅;三楼则展示了凡·高以及与他绘画风格相近的朋友们的作品,其中由国际著名企业壳牌公司赞助的有关色谱和颜料对于画品作用的研究。其实,怎么使用颜料、如何使色彩达到视觉最理想的绘画效果,既是作为一个油画家所应该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也一直是科学家关于人类、环境、自然色彩学的研究命题。
一楼展示的大部分其他大师级画作,我基本上不熟悉。随着人流在一楼走了一圈之后,踏上了楼梯来到了博物馆的二楼。这里二楼都是集中了凡·高作品在荷兰发现的、或是私人捐赠的、私人企业资助的无价展品,包括荷兰国家收藏的凡·高作品。作为荷兰文化的国宝级代表人物,世界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凡·高生性善良,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然而在他主持的一次葬礼上,一位老人对社会的厉声严厉谴责使他突然变得清醒。他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后来又来到了巴黎,结识了印象派画家并受到了启发和熏陶,学习了在绘画的色彩新的运用,最终成为世界上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是19世纪人类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是荷兰人对外宣称文化时一个最为值得的骄傲资本。但是,他的大部分创作与成名作品却都是在法国南部的小乡村完成的,是因为他喜欢法兰西田园美丽的风景与悠闲生活,给了他许多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以至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出生于荷兰大画家,但对于他的名作《向日葵》、《罂粟花》、《自画像》等,不少的人都是耳熟能详。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到的“艺术教育”。他曾经专门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他很欣赏日本画家的绘画特色,所以他作品要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他独自创造出一种自我的风格与特色。而在西方画家中,他的艺术风格很多来自故乡的荷兰画家伦勃朗等早期风格影响。因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
二层展示厅按照画家作品的年代顺序排列,从荷兰早期作品(1880-1885)、巴黎时期作品(1886-1888)、阿尔时期作品(1888-1889)、圣雷米(1889-1890)至奥维尔(1890),大约有200多幅油画。许多的人物刻画,特别是颜色的搭配就是与众不同。凡·高是一个出生于荷兰的世界顶尖画家之一,当下已经被荷兰人捧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画家。他对油画有着特别研究与思索的,对油画颜色有着特别创意,也是世界上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人物。笔者虽然不懂油画与其他画派之间的差别,但是自从看过凡·高的油画作品之后,你就会马上认出凡·高作品独具的特色,以及对颜色的特别运用。他那个性十足的油画颜色与光线的运用,至今还是一个迷。研究他的专家认为,只有凡·高这样的怪才能够画出来。
作为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的凡·高,他最为人所知的名作是《向日葵》、《麦田群鸦》等。世界上,大凡独创的大画家在他们生前并不受到注重,往往是在他死后才逐步被社会名流所追捧。现在凡·高的爱好者在世界各地非常多,追捧他与收藏他作品的人很多。他的四幅作品拍卖价格曾占据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的前5名。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凡·高作品多次被拍卖出一个历史的天价,成为人类历史是油画艺术的最高价闻名世界。1987年3月,他的《向日葵》成交价达3950万美元,买家是日本安田火灾与海南保险公司,就此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保险公司。1987年11月,《鸢尾花》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1990年5月,《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收藏家,保持世界上卖价最高的艺术品直到2004年。可是凡·高活着时,仅在他去世前几个月卖出过一幅《红色的葡萄园》,而且价格只能换取一些颜料,令人扼腕叹息。
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欣赏世界上最伟大画家之一的画作,多次让我停下了脚步,放慢心跳缓缓地看,细细地品味。这里仅有一幅《向日葵》,凡·高堪称《向日葵》的化身,仅是以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画面色彩不复杂但是特别低强烈。凡·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凡·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南方画室(友人之家)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人。在《向日葵》等作品前,前来参观的人们都在细细地体会他每一个颜色变化的瞬间。
在去世之前,他生活在法国南部的一座小镇上,周围在每年的7、8月份就是向日葵开花的季节。凡·高是以自己内心世界活动,通过自己的画笔与颜色,来把向日葵对世界的渴望与对阳光的追求表达出来。这样的绘画技术与表达方式,的确是让世人都无法模仿的。在他去世很多年之后,世界著名的油画评论家们说,凡·高的静物画,所表现出来的静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在每一幅的画面布局中都是有生命与动态的展示。凡·高油画的光线理解和运用到了极致之神秘,让油画的门外汉也都知道这就是凡·高作品。他对油画构思与布局以及颜色,光线的运用无法复制。这就是凡·高的特色与历史的价值。虽然他活着时,艰辛贫苦,但是他用了自己的一生去探索了油画艺术真谛与真正内涵,以及对颜色与光线的视角运用,让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大家与真正油画的价值。
凡·高作品之所以画面人物简单,也不见皇家宫廷生活的背景,构图不复杂;这是因为他无钱聘请专业模特儿,也无钱到皇宫那里去写生。他的模特儿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笔者被凡高作品被深深吸引住,一边看着画,一边在想象画家当时的心境。据说,凡·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其中10幅在他死后都已经散落到了世界各地,仅有一幅在凡·高博物馆中展出。凡·高绝对是一个很难让人理解的艺术天才。对于凡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卉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凡·高人生也同向日葵般绚丽炽热,短暂与贡献巨大,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世界“向日葵”首席大画家,很恰当。
他早期作品《吃马铃薯的人》,表现了一家子人围着几只马铃薯在看,是吃,还是不舍得吃?大家一脸的尴尬与无奈表情;《星空》(下面一幅)这样描绘了夜晚夜空,真的奇妙无比,没有奇妙的想象力是不可能画出来的;他曾经聘请过女人做他的模特儿,但是他不给起钱,最后他的模特儿只有他自己了,也是凡·高自画像画得比较多的原因。包括他自残(失恋后的自己用刀割下自己耳朵)之后,也得自己画自己的。他的两幅运用日本画作技巧创作了《日本情趣:梅花(模仿广重)》、《日本情趣:花魁(模仿英泉)》都颇有特色。他给自己的侄子创作了一副画,这是他对生命的赞叹与歌颂。
凡·高一生,穷苦潦倒,情爱亦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他活着是一生只卖出了一副画,他没有能力来养活自己,感觉是兄弟的包袱,很内疚与自责;他生病时间很多,心情经常坏到了极点;在他清醒时,自己认为可以去做一个思想家的;尽管一生艰难,但是他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与对光线的理解与运用。面对贫困交加,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如果说凡·高的奇迹,我认为,这是天才加上生活所逼引发的精神障碍造就了这样的时间及天才;还有是凡·高对艺术怀着至高无上的追求。
真正伟大艺术家,是因为在其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生命。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情调是低沉的,而在后来,他大量的作品从低沉转为明亮和晴朗,要用欢快的歌声来帮助解脱人生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以绘出太阳本身内涵与炙热之原本,来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他热爱生活,热爱太阳。
在艺术历史的角度来看,凡·高是一位具有超前思想的大艺术家,在人类艺术史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遗产。因为,他是上帝之子,所以绝大多数与他同一时代的人也就无法理解他;他自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研究成果,而常人也是无法读懂他的内心世界。1890年7月,凡·高精神病再次复发,他开枪自杀,他感觉人世间的孤独而去追随上帝了。尽管,人们至今还是怀念他的聪明才智,开始要研究他的思想与创作之源。但是,人们永远地无法理解与真正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不能理解他一生的期盼与寄托。这就是天才总是会让人迷茫,让人无法理解的原因,这是天才的真正价值所在。帝皇虽为贵人,但仅贵为一时一生;凡·高虽然穷困潦倒一生,却能够光耀世界文化永远。因为,皇帝没有给人类留下多少的文化与时代的价值,而凡·高人生虽短却为人类留下了无价之宝的文化艺术。一个平凡的人,因为不平凡的创新油画而与文明世界共存。凡·高活得有价值。
上海老笋2010年7月4日初稿写于去布鲁塞尔的火车上,修改于11月28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