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津门第一寺;挂甲寺

(2015-01-27 08:25:06)
标签:

津门第一寺

挂甲寺

摄影风光

旅游

杂谈

分类: 津城春秋

    

    挂甲寺位于天津市河西区海河湾的地方,原名叫庆国寺。挂甲寺在天津的历史上可谓年代久远,已经找不到具体的修建年代,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时该寺已经存在,如果按照民间传说,挂甲寺可能修建于唐朝以前,那么挂甲寺就是天津最古老的寺院。

 

http://s16/mw690/001JSh9Tzy6PueGbb8baf&690

 

 庆国寺改称挂甲寺的原由,说起来,要上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了。

相传唐太宗于贞  观十八年也就是公元644年征东归来,路过大直沽时发现庆国寺,便在此解甲休息。还有更细的传闻是:当时陪在太宗身边的,是大将尉迟恭。而太宗还一时兴起,向献茶的僧人慈航要来纸笔,亲书“挂甲寺”匾额。一方,嘱咐和尚将庆国寺改名为挂甲寺,以此作为凯旋的纪念。

http://s11/mw690/001JSh9Tzy6Pue90O8yaa&690
不过传闻还有另一个版本,说在庆国寺挂甲休息的主人公不是唐太宗,而是他身边的大将尉迟恭,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见的这位威风凛凛的门神尉迟敬德。有乡贤林承强题联赞曰:唐宗定国传岳德,将士安邦壮军魂。
http://s1/mw690/001JSh9Tzy6PueakR8I30&690
不管传闻中的主人公是唐太宗还是尉迟敬德,庆国寺在唐代就已存在,从来就没有人怀疑过。而庆国寺后来改称挂甲寺又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历史依据,可以从万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00年刘生甲所撰的《重建挂甲寺碑记》中看到。
http://s15/mw690/001JSh9Tzy6PueansIK6e&690
挂甲寺建立最初的寺址,是在“大直沽迤南三里许”的大孙庄,大直沽也还只是一个寨子的规模,远不是城镇,因此挂甲寺的所在地可谓是标准的民间,这与佛教在隋代发展的特征相合。由此再结合相沿的唐代即有庆国寺的说法可以推断,挂甲寺的建设年代,很可能就在隋末唐初,也就是说,挂甲寺至今,至少已历经了1300多年的风风雨雨,称得上是津门第一庙。
http://s3/mw690/001JSh9Tzy6PueaZiiSd2&690
在《重建挂甲寺碑记》中我们知道,挂甲寺到明代万历年间,已经变成令人凭吊的遗址了。而挂甲寺的再次兴盛仍然与“挂甲”有关。明万历十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为了缓解国内矛盾,占领朝鲜觊觎中国,将目光对准了明朝的首都北京。因此天津一地成为抗倭重镇
http://s7/mw690/001JSh9Tzy6Pueb1jlc56&690
明万历二十八年,游击将军张良相,来到挂甲寺的遗址,听说了唐朝旧事,感叹日后得胜也将效法前人在挂甲寺挂甲庆祝。于是命部下捐资,重修挂甲寺,地方百姓也大力协助,只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新的挂甲寺就建成了,并且“瞻谒云集,随祈随应。”香火极盛。而张良相也真的很快荡平倭寇,
http://s13/mw690/001JSh9Tzy6PuebJgSwfc&690
在挂甲寺庆祝胜利。此后挂甲寺对于定国安邦似乎有了特别的意义,尤其受到武将的青睐,凡是出征上前线的,很多人都要来挂甲寺朝拜,成为当时流行的时尚。


http://s15/mw690/001JSh9Tzy6PueeO3lIde&690
明代挂甲寺周围,风景优美,涵养出很多俊秀人才。延续到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挂甲寺内还出现过一位喜好诗画的名僧人子憨上人。他广交文人墨客,引来大批诗人为寺院题咏,写下了不少诗篇,从而使挂甲寺在盛名之上,又加添了清雅的文化气息。
http://s1/mw690/001JSh9Tzy6PueeRsgU00&690
明代时挂甲寺的所在地大孙庄,还是四官庄之首,代管四十八村,四官庄为皇宫中娘娘的脂粉地,所纳的钱粮专供娘娘后妃们享用。明末崇祯时,全国大旱,唯有海河两岸获得丰收,因而受到娘娘后妃的赞赏,特赐给大孙庄半副銮驾。
http://s2/mw690/001JSh9Tzy6PueeUtzz71&690
 

http://s15/mw690/001JSh9Tzy6PueTnRzE6e&690
清代初期大孙庄随寺名的变化,改称挂甲寺村。挂甲寺和挂甲寺村原来位于海河东岸,海河在这里有一大湾。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乘舰船顺海河而上,路过挂甲寺村的时候,遭到以挂甲寺村村长为首的保卫团和义和团的顽强抗击。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成立了都统衙门,1901年曾对挂甲寺村所在的海河大湾裁弯取直,将挂甲寺村分隔成东西两岸,而挂甲寺也由东岸划为西岸。
http://s11/mw690/001JSh9Tzy6PueTBaY23a&690
村民们对挂甲寺的建设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地理分隔而中断。1932年,他们又募集了财务,改建了光绪时期修建的菩萨殿,使它与后殿在同一中轴线上,成为前后两座殿堂。1944年增建山门,以后又陆续补建寮房、围墙等,最终成为符合规制的寺院,占地两亩半。那时挂甲寺主要供奉菩萨,每年阴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诞辰日是开寺朝佛的日子,届时会举行盛大的挂甲寺庙会,一时间烧香拜佛的人挤满了寺院,香火鼎盛,挂甲寺也由此再次成为天津地区名声极响的寺院。1958年,寺院再次被毁。
http://s16/mw690/001JSh9Tzy6PueTBmhx1f&690

今天,矗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有着太多历史记忆的挂甲寺是1994年开始动工兴建的,历时三年多的时间,于九七年7月完成。并举行了盛大的佛像开光仪式。至此,时断时续穿越了1300多年的挂甲寺钟声得以延传至今。

http://s7/mw690/001JSh9Tzy6PueTFvUi86&690
《天津县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建挂甲寺碑记》载:“大直沽迤南三里许,有古刹曰庆国寺,后名挂甲寺。其由来远矣,图经无考,得与父老传闻云:当年大唐征辽奏捷,驻军此寺,因更名焉。世远倾颓,遗址尚在”。
http://s14/mw690/001JSh9Tzy6PuefIDx36d&690

http://s15/mw690/001JSh9Tzy6PueguYYSfe&690
村民们将这半副珍贵的銮驾,珍藏在挂甲寺中。我们今天有幸还可以看到这套东西。这半副銮驾也几经风雨,清道光年间曾大修一次。1958年再修一次。文革破四旧的时候,机警的村民们将它藏在马棚内的草料中才躲过劫难。而今明代及以前的銮驾,故宫博物院已经无存。这半副銮驾,也许是现今存世年代最久远的皇家出行仪仗;也是现在唯一可以凭借自身确切的年代印记,来间接证实挂甲寺久远历史的信物。
http://s3/mw690/001JSh9Tzy6Puehkrd042&690

http://s2/mw690/001JSh9Tzy6PuehmHXba1&690

http://s6/mw690/001JSh9Tzy6PuehqoYJ95&690

http://s10/mw690/001JSh9Tzy6Puelortn59&690

http://s16/mw690/001JSh9Tzy6PuelrgGX5f&690
现寺院由河西区人民政府拨款,重建扩建。1994年5月动工,1997年7月竣工。中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田蕴章等名人为挂甲寺题写了匾额和碑记等。                                                                 (本文文字资料来自网络)


http://s7/mw690/001JSh9Tzy6Puem1ceW66&690

http://s10/bmiddle/001JSh9Tzy6PuemuaMNa9&690

http://s16/bmiddle/001JSh9Tzy6PuemQzzp1f&690

http://s12/bmiddle/001JSh9Tzy6PuenkrCHdb&690

http://s11/bmiddle/001JSh9Tzy6PuenSYbMca&690

http://s9/bmiddle/001JSh9Tzy6Pueorkgw38&690
                        

                   祝朋友们腊八节快乐!   挂甲寺施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