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至硅谷

(2016-11-04 18:27:26)
标签:

杂谈

在我看来,美国有四个中心地区,那就是好莱坞、硅谷、华尔街以及华盛顿。好莱坞象征了由电视、电影和音乐构成的美国娱乐文化;华尔街以其投行和私募基金等在金融界享有盛名;至于华盛顿则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那是美国的政治中心,大名鼎鼎的白宫就座落于华盛顿市中心。而对我而言,象征了新兴科技发源地的硅谷则是我最为向往的地方。


硅谷位于旧金山海湾区的南部,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它依傍于一批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诸如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 等世界顶级学府,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雅虎、谷歌、惠普、苹果、甲骨文等众多规模宏大的公司。“硅谷”一词来源于加州中部的企业家Ralph Vaerst,“硅”指的是该地区高度密集的、生产半导体和电脑的公司,而“谷”则代表着圣塔克拉拉谷(the Santa Clara Valley)。“硅谷”是该地区为数众多的硅片设计者和生产者的标志性称呼。而这个称号的广泛流行,还是要归功于Vaerst的朋友Don Hoefler。他以“硅谷”为题,于1971年在周报《电子新闻》(Electronic News)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此,“硅谷”一词开始被大量使用。 根据美国电子协会(American Electronics Association)在2008年的调查,硅谷是美国第三大的高科技中心,仅次于纽约都会区和华盛顿都会区。硅谷的高科技职位比率是全球最高的,每 1000个私营企业职员中就有285.9个高科技雇员。硅谷的平均高科技员工薪水达到了144,800美元,雄踞第一。


除了这些板上钉钉的硬件条件,硅谷的氛围也是独一无二的。硅谷有其独特的“embrace failure”精神。在硅谷人看来,失败是光荣的。我们经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在硅谷有最深刻的体现。有时候,失败后得到的经验甚至比成功之 后的荣誉感更为宝贵。由于我是个热爱尝试并且不畏惧失败的人,因此,我认为硅谷的整体氛围非常适合我,这也是我申请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最大动力。


此外,我一直对创业抱有浓厚的兴趣。我很喜欢那种从头开始的感觉,譬如我在gap year期间创办的杂志,和在耶鲁读书的时候首创的《耶鲁经济评论》和耶鲁东南亚会议,那种亲力亲为,事无巨细都要靠自己去闯的感觉让我着迷。众所周知, 斯坦福以其鼓励创业的精神闻名于世。无数著名的企业都诞生于斯坦福。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戴维·帕卡(Dave Packard)与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就建立了著名的公司惠普HP,1994年仍在斯坦福就读研究生的大卫·费罗(David Filo)和杨致远创办了雅虎(Yahoo!),1998年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内开发出了Google,……可以说,这些企业的诞生,无一不与斯坦福和硅谷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在开学前两个星期就提前去了斯坦福,为什么呢?除了对于新环境的期待和向往之外,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希望能提前做好准备,以最好的状态面对新的校园生活了。由于我并不是一个在技术方面非常擅长的人,因此,在入学之前我特别在Amazon上买了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比如Silicon Valley Edge, The Art of the Start, The Long Tail, Competing on the Edge, Accidental Empires, Silicon Valley Boys等,希望能通过阅读这些书刊来辅佐我将来的学习生活。


除此之外,我还同许多硅谷人一样,阅读了一些与科技有关的著名博客。另外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是,我了解了许多有关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VC)的知识,因为我相信这对于今后我的创业之路有很大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耶鲁周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