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五莲九仙山孙膑书院,传说是当年孙膑功成身退之后在此著书授徒之处,并完成兵家名著《孙膑兵法》的地方。
孙膑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他所著的《孙膑兵法》在历史和现代战争中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相传,孙膑年少时,苦研兵法,立志报国,当他得知姜太公故里东夷海曲(今日照)有姜太公藏书《六韬兵法》时,于是不辞辛苦,在海曲寻到了这部兵书,并选择了海曲西北四十里的九仙山结茅屋而苦读,这是九仙山孙膑书院的雏形,后来,孙膑又拜鬼谷子为师,学艺大成,于是就有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膑足黥脸、装疯卖傻、潜道齐国、田忌赛马、兵出大梁、围魏救赵、增兵减灶、桂陵大捷、马陵大捷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故事。同时也成就了齐威王雄霸关东,以令天下的春秋霸业,在成功之际,孙膑并没有喜悦之情,自己变成了残废,师弟死于自己刀下,而天下百姓仍然流离失所,自己空有一身谋略,却不能救百姓于水火。于是孙膑淡漠了名利,归隐山林,第二次到了九仙山,回到了自己少年读书的地方,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地方。在这里孙膑聚徒讲学,并完成了兵家名著《孙膑兵法》。
孙膑书院景区包括孙膑书屋、地泉、天泉、小洞天、白莲瀑布、凤凰石、笔架山等景点,景色非常迷人。当地老百姓,编了一个顺口溜,把孙膑书院景区的四十四景全部概括在内:
孙膑书院小洞天,五十三窜连天泉; 神龟驮来寿星石,天书顶上牛登天;仙女池现八戒影,孙膑书院有三传;
阴阳树下许一愿,仙人桥上能登天;抱犊峰前地上泉,九曲回廊运筹轩;凤凰石下点将台,石林托起笔架山;
密凌峡谷有四潭,袖珍瀑布一线牵;莲花顶前山庄楼,食宿一日能成仙;三石两山门前沿,十八罗汉在中间;
姊妹峰前磨砚石,鸳鸯石下定姻缘;将军盔下五盘碾,聚兵屯将数万千; 苍敖岭后嘹望台,又有云海九仙山。
坐景区车到达百鸟园,从百鸟园穿过去,一直上行,就能到达山脊处的老母阁景区,此段路相比较从孙膑书院到山梁路要省劲的多,但景色非常一般。
从百鸟园北行,可以到达孙膑书院
迎面的山峰

奇石


路旁有一群猕猴,应该人为放养的





到达孙膑书院牌坊前

登上牌坊,里面为一个三面环山的空地

北面的抱犊峰
抱犊峰高有50余米,峰顶平缓可立,宽达10米见方,又称“天书顶”,上有一石很象一把石椅,孙膑当年经常坐在那里看书,据说,孙膑看的天书就是在这里与太白金星兑换的,所以这里又叫“兑书库”。
半山腰的那块石头,象不象猪八戒的脸,这是猪八戒偷偷藏在这儿看下面“天女池”里的仙女洗澡。
南面的地泉
泉水中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甘甜,是一种天然的矿泉水。地泉上方是九曲回廊--“运筹轩”。上方有“烽火台”,“凤凰石”,“鸳鸯石”等。当年孙膑在此苦研兵法的时候,有凤凰敛翅落地,翘首谛听,并为孙膑的精神所感动,自此朝夕相伴,不忍离去,久而久之,化为巨石,永远的留在了这里。


亭台楼卸掩映在绿树中


继续东行爬上陡峭的台阶。共有53级

来到“孙膑书屋”,一座简陋石屋,这是当年孙膑聚徒研读兵法的地方。现在的房屋是1996年修复的,内有孙膑的塑像。


里面供奉着孙膑的坐像,一身戎装,英气逼人的。

天泉
石屋旁边有一处泉水,从山崖的石缝中汩汩流出,水质甘甜。传说孙膑因喝这名叫天泉的泉水,才变的更加智慧。


房屋后,有铁链,似乎可以到达山顶
书屋一侧这个乱石堆积而成的山洞俗称“小洞天”
深有10米,只能容一人进出,人在洞中,抬头上望,透过巨石夹缝,只能看到一小片天空,上面常年滴水不断,水流成帘,又称“小水帘洞”。


继续上行,逐渐映山红多了起来

不时点缀山间

到达半山腰观景台,远看笔架峰
仓敖岭西,有一峰突起,顶分三岔,酷似笔架,因此叫做笔架峰。这是中生代燕山晚期中生代粒二长黄岗岩经风化作用形成的象形石。
笔架峰

沿着林间的栈道上行

变得陡峭起来


景色更加精致

到达一线天,山门

继续上行,景色更加优美,山石更加雄伟

继续上行,已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到达山顶苍傲岭,高处下看,远山逶迤,峡谷幽深

西面可以看到靴石村

西南看老母阁景区,景区车来了,招手上车,准备到达下一站情侣峰。

附件1: 九仙道观
九仙山,不仅因为他有秀丽的姿容,其扑朔迷离的山名由来,也为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山名的由来其说有二。其一,据《山东通志》记载;“汉明帝时,有九位老人每日饮酒万寿峰下,一日,忽一同坐化,人称为仙。其二,传说八仙过海时,经过这里,看到此山峰奇石异,直插霄汉,透着灵气,惊叹不已。来到近前,却发现山上花草树木全无,光秃秃一片,经询问山神得知,原来山外来了两条恶龙,二龙经常恶斗,并喷烟吐火,弄得此地草木枯焦,庄稼不收,百姓难以度日,纷纷外逃。八仙听罢,决定为民除害,于是,各显神通,制服了恶龙,恶龙虽降,但山中仍寸草不生,于是八仙又移来各种花草树木植于山中,铁拐李从东海神山上引来神泉水,用他的靴子装满水,让山神撒遍全山,只见山清了,水秀了,树绿了,百花也开放了,外逃的老百姓也纷纷重返家园,过起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八仙走后,勤劳的山神惟恐山上的草木枯萎,就抱着铁拐李留下的神靴,将靴中的神水一直洒了七七四十九天,磨破了九九八十一双鞋,水洒完了,山色也就更美了。百姓为了牢记八仙和山神的恩德,便将山神和八仙合称九仙,将山名定为九仙山。至今,张果老当年巡山时留下的驴蹄印还清晰的印在九仙山西边的山坡上。铁拐李留下的一只靴子,也还在靴石村的小山上(靴石村由此而得名)。后来,山中百姓在此建观立祠,
以世代歌颂九仙的功德。道观内供奉的是八仙、山神、老母塑像,形态兼备,栩栩如生。
附件2:靴 石
靴
石下面有一老龟,所以此石名“镇龟靴石”。靴石高达3米,重达万斤,俏立在山尖上,只要找准方向,轻轻一推,巨石即上下晃动,摇摇欲坠,但你尽可放心,它是不会掉下来的。